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紀曉嵐簡介:歷史上的紀曉嵐是個什么樣的人?

2016-12-04 13:59:40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紀曉嵐,原名紀昀,官宦世家出身,父親紀容舒是著名的考據學家,做過京官。紀昀自幼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

紀曉嵐,原名紀昀,官宦世家出身,父親紀容舒是著名的考據學家,做過京官。紀昀自幼聰穎過人,有“神童”之稱。

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47年)鄉(xiāng)試解元,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左春坊左庶子。京察后,授貴州都勻府知府。因乾隆帝賞識其學問,加四品銜,留任庶子。不久,升翰林院侍讀學士。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因給親家盧見曾通風報信而卷入鹽政虧空案被發(fā)配新疆烏魯木齊,于沿途積極與當地人交流,曰“如是我聞”,寫了不少的作品,后整理成冊,即為著名的《閱微草堂筆記》。紀昀反對理學,《閱微草堂筆記》和《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有相當深刻的反映。

二年后因乾隆帝修書需要,由劉統(tǒng)勛薦舉,將其從新疆召回,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任《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收書三千五百零三種,共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熱河志》。歷任編修、左庶子、兵部侍郎、左都御史、禮部侍郎、尚書。

嘉慶十年(公元1805)二月,紀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故卒后謚號文達,鄉(xiāng)里世稱文達公。

以上就是著名文學家紀曉嵐簡介,接下來揭秘歷史上的紀曉嵐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據史書上記載,紀曉嵐“貌寢短視”。所謂“寢”,就是相貌丑陋;所謂“短視”,就是近視眼。另外,跟紀曉嵐交游數十年的朱珪曾經有詩這樣描述紀曉嵐:“河間宗伯姹,口吃善著書。沉浸四庫間,提要萬卷錄。”

如此說來,紀曉嵐還有口吃的毛病。當然,紀曉嵐既然能通過各層科舉考試,其間有審音官通過對話、目測等檢查其形體長相以及說話能力,以免上朝時影響朝儀“形象”,應該不至于丑得沒法見人,但無論如何,紀曉嵐長相不好看,卻是無疑的。長得丑,近視眼,口吃,這些生理特點都成為紀曉嵐一輩子與乾隆貌合神離、不得乾隆真正信任的重要原因。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圣主”,也是一位自小生長深宮的皇帝,有很多怪習。對于紀曉嵐來說,乾隆最要命的一條就是對身邊近臣的用人標準。他不但要求這些人機警敏捷,聰明干練,而且要相貌俊秀,年輕漂亮。例如和珅、王杰、于敏中、董誥、梁國治、福長安等人都是數一數二的“美男子”,故而得到重用。

長相本由天注定,沒有辦法選擇。相貌丑陋的紀曉嵐卻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便他再才華橫溢,也難得到真正的重視,難以參與重大的政治決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紀曉嵐只能做乾隆的詞臣,而難以做乾隆的寵臣、重臣。紀曉嵐一生中兩次任鄉(xiāng)試考官,六次任會試考官,三次任禮部尚書,均是這種際遇的體現(xiàn)。這種官職并無重權、實權,只是大清朝廷的擺設而已。即便是乾隆派他出任都察院,因判案不力,本應受罰,乾隆卻說:“這次派任的紀曉嵐,本系無用腐儒,本來只不過是湊個數而已,況且他并不熟悉刑名等事務,又是近視眼……他所犯的過錯情有可原?!笨梢娂o曉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正如清史專家鄧之誠先生所言,乾隆用人“頗以貌取,文達(即紀曉嵐)貌寢短視,且江北人,故不為純帝(即乾隆)所喜。一時若翁覃溪、朱竹君、王蘭泉、鄒一桂皆不得朊(ruǎn)仕,際遇頗相似,純帝所許為明敏之才,率外擢督撫。若于文襄、梁文定、董文恭,皆以弄臣蓄之”。以長相作為選用人才的標準,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的悲哀。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