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劉備的兒子 揭秘昭烈皇帝劉備之子劉禪的命運

2017-02-07 22:16:38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劉備的兒子:昭烈皇帝劉備,三國時期蜀漢國開國皇帝,與兄弟關(guān)羽和張飛在桃園三結(jié)義后,從此開始了一生顛沛流離的復(fù)國之路,因知人待士,百

劉備的兒子:昭烈皇帝劉備,三國時期蜀漢國開國皇帝,與兄弟關(guān)羽和張飛在桃園三結(jié)義后,從此開始了一生顛沛流離的復(fù)國之路,因知人待士,百折不撓而終成帝業(yè)建立了蜀漢國。接下來就由小編來揭秘劉備的兒子劉禪。

劉禪(shàn)(207-271)即蜀漢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的長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公元263年蜀漢被曹魏所滅,劉禪投降曹魏,被封為安樂公。

劉禪從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臺,稱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那種群雄割據(jù)、兵連禍結(jié)的戰(zhàn)亂年頭,能執(zhí)政這么久,沒有相當(dāng)?shù)牟胖鞘遣恍械?。有人把劉禪安穩(wěn)地做皇帝歸因于諸葛亮的輔佐。其實,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很難說成是全憑諸葛亮的輔佐之功的。

《三國志》記載,劉備給劉禪的遺詔中有這么一段話:“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于所望,審能如此,吾復(fù)何憂?勉之,勉之。”射君是誰已不可考,但這段話的意思很明白:諸葛亮對射君稱贊劉禪的智慧,射君又將這贊辭告訴了劉備,劉備很高興予以勉勵。諸葛亮當(dāng)然不會是阿諛奉承之人,劉備也頗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見劉禪非魯鈍之人。

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lǐng),劉備讓其多學(xué)《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并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讀;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xué)習(xí)《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xué)武?!跺居钣洝酚杏涊d:“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xué)射于此?!睂τ趧⒍U的表現(xiàn),諸葛亮是很滿意的。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边@個敏字可說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諸葛不是有心諷刺了?《晉書·李密傳》中也記載,李密認(rèn)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春秋首霸齊桓公相比,齊桓公得管仲而成霸業(yè),劉禪得諸葛亮而與強魏抗衡。

不僅如此,在北伐的問題上,劉禪的頭腦也非常清楚,諸葛亮急于北伐的時候,他規(guī)勸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北M管諸葛亮置自己的規(guī)勸與不顧,但北伐決議一旦形成,劉禪還是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死后,劉禪馬上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shù)谋狈?。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劉禪唯恐蔣琬犯諸葛亮老毛病,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蔽貉釉旆?,卻誣奏楊儀造反。劉禪聽完魏延表奏,馬上提出疑問,說:“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魏延被殺后,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為了防止權(quán)臣權(quán)力太重問題,劉禪以費祎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官政務(wù),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quán)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cè)重。蔣琬死后,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quán)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巨細,咸決于丞相”的政局。

劉琰的妻子胡氏入賀太后,太后留胡氏住了一月,引起劉琰的猜疑,導(dǎo)致了惡性事件。劉禪接受教訓(xùn),馬上廢除了大臣妻子母親宮廷朝賀的禮節(jié)。夏侯霸因司馬氏篡位怕受曹爽牽連逃于蜀漢,其父夏侯淵乃被黃忠斬于定軍山。劉禪在接見夏侯霸之時說:“卿父自遇害于行間,非我先人手刃也?!陛p描淡寫,寥寥數(shù)語,消釋前嫌。又指著自己的兩個兒子說:“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淵之堂妹乃張飛之妻,張飛之女乃劉禪之妻,故有此說。然后又對夏侯霸厚加賞賜,封官爵。一套懷柔拉攏的手段使的十分嫻熟。

盡管劉禪與諸葛亮君臣之間也存在著些許不諧音調(diào),但劉禪卻一直保持克制的態(tài)度,顧全大局。諸葛亮用人失誤,后主安慰說:“勝負兵家常事?!钡戎T葛亮打了勝仗,后主劉禪適時恢復(fù)諸葛亮的職務(wù)。諸葛亮死的消息傳來,劉禪連日傷感,不能上朝,竟哭倒于龍床之上。當(dāng)靈柩運回時,劉禪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

此時,李邈上書,援引歷史上呂祿霍光等人的例子,詆毀諸葛亮“身仗強兵,狼傾虎視”,說諸葛亮之及時死去使其”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暗指諸葛亮如果不死,早晚會圖謀不軌。李邈所說或是其真實想法,或者是為了迎合劉禪。但是劉禪聞言大怒,將其下獄處死。這說明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nèi)變”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時不清醒,內(nèi)亂不可避免。

但是,劉禪在這件事上也很有分寸,《襄陽記》記載: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jié)私祭之于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于成都者,后主不從。步兵校尉習(xí)隆、中書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聞周人懷召伯之德,甘棠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鑄金以存其像。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況亮德范遐邇,勛蓋季世,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而蒸嘗止于私門,廟像闕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之京師,又逼宗廟,此圣懷所以惟疑也。臣愚以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沔陽,使所親屬以時賜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祀,以崇正禮?!痹谶@種情況下,劉禪也沒有固執(zhí)己見。青年帝王劉禪能從長遠著眼,如此得體地處理權(quán)臣問題,也可謂亙古少有。南朝史學(xué)家裴松之評價“后主之賢,于是乎不可及”。

盡管如此,在鄧艾一支偏師突入蜀境,蜀漢主力軍隊基本完整的情況下,劉禪輕而易舉就投降,這實在讓人不可思議,至今仍是一個謎團。袁松也就此事評論道:“方鄧艾以萬人入江由之危險,鍾會以二十萬眾留劍閣而不得進,三軍之士已饑,艾雖戰(zhàn)勝克將,使劉禪數(shù)日不降,則二將之軍難以反矣。故功業(yè)如此之難也”。

對于劉禪“樂不思蜀”的故事,《三國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話說:“劉禪之對司馬昭,未為失策也,……教之,淺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聞也……左右雖笑,不知禪之免死,正以是矣?!?/p>

“扶不起的阿斗”《三國演義》中蜀主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叫阿斗。劉備死后他繼承皇位,稱為蜀后主。劉禪平庸無能,雖然有諸葛亮等賢臣良將人輔佐,也不能振興蜀國,最后還主動投降魏國。后用“阿斗”,“扶不起的劉阿斗”形容軟弱無能,沒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chǎn)生于三國時的洛陽。當(dāng)時魏軍入川,蜀后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于是設(shè)宴款待,并以歌舞助興。當(dāng)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彼呐f臣郤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zāi)?,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眲⒍U聽后,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fā)問,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話學(xué)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么像是郤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

據(jù)《三國志》記載,劉備臨終前囑咐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劉禪繼位初期也確實聽從父親的遺命,“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放權(quán)給諸葛亮處理軍政大事。隨著劉禪對軍國治理的深入了解,開始對諸葛亮窮兵黷武的進行獨力北伐導(dǎo)致國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于劉備訂立的北伐統(tǒng)一中國恢復(fù)漢朝宗師室的既定政策和諸葛亮在國內(nèi)的崇高威望,劉禪在諸葛亮主政期間,以團結(jié)為重,全力支持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死后,據(jù)《三國志》記載,劉禪廢除了丞相制,設(shè)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軍政事務(wù)分開。后來“乃自攝國事”,提出“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由蔣琬、費祎、董允等人主政,休養(yǎng)生息,積蓄力量后從長計議再北伐的政策,親自處理除了對外戰(zhàn)爭領(lǐng)域之外的國內(nèi)軍政事務(wù)。劉禪對于繼承了諸葛亮職務(wù)的姜維也諸多制衡,嚴(yán)重的拖慢了北伐的進度。

可是由于劉禪對軍隊沒有可靠的控制權(quán),不敢對主張急于北伐的軍方將領(lǐng)太過壓迫,導(dǎo)致施政方針混亂。而且劉禪對于宦官黃皓也頗為寵信,最后蜀漢于263年亡國。蜀亡后,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留下了“此間樂,不思蜀”的名句。給司馬昭留下了:“我無憂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晉謚安樂縣思公,劉淵謚孝懷皇帝。

阿斗雖然被后世評為碌碌無為的君主,但他雖然扶不起,卻生活得很幸福。比歷代亡國皇帝朱由檢,光緒帝等結(jié)局要好。

在世人的心目中,劉禪是平庸昏聵之君,在市井街頭的平頭百姓眼里,劉禪的形象始終是碌碌無為的的庸主一個,更有甚者稱之為“亡國之昏君,喪邦之庸人”。因劉禪小名為阿斗,于是在我們國語的形容詞中,又多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有人預(yù)言,這個形容詞將流傳千年。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