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韓信對漢朝貢獻那么大?那為何人生卻只是個悲劇

2017-02-18 08:50:3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韓信是想成為漢之齊太公的,認為自己憑借自己的功勞,劉邦必不忍奪其齊國。所以才在楚漢相持未決的情況下,最終選擇助劉邦攻滅項羽。結(jié)果在

韓信是想成為漢之齊太公的,認為自己憑借自己的功勞,劉邦必不忍奪其齊國。所以才在楚漢相持未決的情況下,最終選擇助劉邦攻滅項羽。結(jié)果在項羽敗亡后不久,韓信的下場卻極其凄慘,不但沒有成為漢之齊太公,反而身死族滅。其實是韓信錯估了形勢,錯看了劉邦。劉邦不是項羽,是想統(tǒng)一天下的,是想做秦始皇而不是齊桓公或者楚霸王的。如果劉邦只甘心做個漢王的話,就不會在與項羽達成鴻溝和議之后就立馬背約追擊項羽了。既然劉邦容不得項羽,那自然也容不得韓信、彭越等。

賈誼曾在《治安策》中設(shè)問漢文帝,假如韓信尚王楚、彭越王梁、英布王淮南等等,漢文帝為當時的皇帝,能感到安全放心嗎?那肯定是讓誰做皇帝,誰都不會放心的,所以劉邦必然會除去韓信、彭越這些異姓王的。姜子牙之所以能成為周之齊太公,不光是因為姜子牙功勞大,姜子牙還是文王之老師、武王之岳丈、成王之外公,姜子牙是周室最為親近的異姓。姜子牙與周室的關(guān)系遠非韓信與劉邦的關(guān)系能比,韓信連豐沛集團都融不進去,在劉邦看來只不過是個外人而已。

更重要的是周滅殷商,是以小克大。西周又偏在關(guān)中,人口的不足,交通的不便,殷商的殘余勢力的存在、還有東方諸多夷人部落依舊很強大。東方的很多區(qū)域?qū)χ苋藖碚f依舊是未知區(qū)域。這些使得周室不得不封建諸侯來爭奪東方的土地以達到幫助自己加強對東方控制的目的。而姜子牙作為周室的姻親又最善於兵事,所以也最被倚重,更被周室賜予了在東方的征伐的權(quán)力,是讓姜子牙鞏固和擴大周人在東方的成果,所以齊國在所封諸侯國中的地位也較為特殊。

而秦末的情況卻不一樣,經(jīng)過八百多年的開發(fā),各地的人口大量增加,彼此間的交流也得到加強,民族之間也得到融合,尤其經(jīng)秦的統(tǒng)一,不但車同軌而且修了大量的馳道。使得分封就沒有那么必要了。而且韓信的齊國疆域甚大,起碼是姜子牙當初所建齊國十數(shù)倍大,又是當時整個中國最富裕的地區(qū),所以這些異姓諸侯王的存在就構(gòu)成了對漢室的威脅,縱然漢室能信任韓信不會造反、但是能同樣信任確保韓信的兒子、韓信的孫子等不會造反嗎?

而劉邦也必然會選擇在自己有生之年除去韓信,論打仗,自己都不是韓信的對手,更何況自己那仁弱的兒子了,自己又年長韓信二三十歲,自己一死,劉盈明顯駕馭不了韓信這些異姓王,而劉盈對韓信這些異姓王又無任何恩德而言。所以對漢室來講,韓信這些異姓王遲早是個禍害。

賈誼說,如果當初只封韓信等為列侯,就可以世代享受榮華,其實這只不過是一廂情愿的想法。這就像拿一個部門經(jīng)理的待遇去招聘一個CEO,顯然是荒唐的。韓信、彭越、英布等人的能力與功績顯然遠非樊噲、夏侯嬰等人可以比擬的。以韓信等人的能力與功績,如果劉邦不封其為王,他們就不會替劉邦賣力,而且相助其他諸侯的話,其他諸侯也會封他們?yōu)橥?,甚至他們也完全有實力自立為王。而且韓信是絕對不甘心只做一個列侯的,蕭何月下追回韓信,就對劉邦講,非封韓信為大將才可以留住韓信,如果只封一個普通的將軍,韓信還是會逃走。韓信被降為淮陰侯,有一次去看望樊噲,樊噲跪拜送迎,口稱“大王竟然來看望臣”。韓信出門時竟曬笑道,今天竟淪落到與樊噲等人為伍。可見封侯遠遠滿足不了韓信的內(nèi)心期望。

還有人認為韓信討封齊王是一種極愚蠢的行為,使得劉邦從內(nèi)心對其產(chǎn)生了厭惡,動了殺心。其實也未必,韓信此時并不怵劉邦,在其攻占齊國后,韓信已經(jīng)有自立的念頭了。討封齊王就猶如員工向領(lǐng)導要求加薪一樣,不能因此就說其愚蠢。不會有一個領(lǐng)導會主動給員工加薪,如果韓信不趁機討封齊王,劉邦主動把當時這一大片全天下最富裕的齊地封給韓信的概率也近乎為零。

而且一旦韓信討封到齊王之位,按分封的規(guī)則,即便是天子也不能無故廢除諸侯的。那么韓信就可以合理合據(jù)地占據(jù)齊地了。而且在攻滅趙國時,韓信就曾向劉邦請封張耳為趙王,只不過這次是替自己討封名義上的代理齊王而已,不過是想試試劉邦的態(tài)度。如果劉邦拒絕。韓信完全可以跳槽或者自主創(chuàng)業(yè),選擇相助項羽或者自立為齊王。劉邦雖然對韓信有恩,但是韓信也替劉邦攻占了大片地方,也報答了劉邦的知遇之恩,而且劉邦還數(shù)次強奪了韓信的軍隊,雙方之間內(nèi)心都早已互生芥蒂。所以韓信即便此時與劉邦鬧僵也完全可以理直氣壯。

韓信在幫助劉邦消滅項羽后,使得天下原本相對均勢的局面被打破,也使得自身的環(huán)境變得惡劣。不然,項羽在,劉邦必不敢打韓信任何注意,韓信也完全可以不聽劉邦任何詔令,雖然韓信是劉邦所封,但是就像劉邦是項羽所封一樣,劉邦并無理由可以調(diào)動韓信。事實上韓信比劉邦小二三十歲,只要再熬上幾年,劉邦就掛了,那時韓信就對漢室就再無任何道義上的虧欠感了,甚至放開手腳、一搏天下也未可定。而韓信此時卻急于貪於劉邦的空頭許諾淮北之地,卻是荒唐。

如果說韓信在幫助劉邦攻滅項羽上使得自身的處境變得惡劣起來,但這還不是最致命的錯誤。最致命的錯誤是在將項羽滅亡后不久,劉邦就將韓信由齊徙楚,改封韓信為楚王,韓信對劉邦依舊警覺與防范不夠。韓信的楚國局限于江淮地區(qū),疆域也較之前控制的區(qū)域小很多,而且那時的江淮地區(qū)遠遠不能與齊地相比,既是平原地區(qū)、無險可守,經(jīng)濟發(fā)展也遠較齊地落后。齊地從春秋到兩漢時期就一直是全國最為富庶的地區(qū),齊地在地勢上雖然比不上關(guān)中的險要,但也被稱為十二之地,也是便于防守地區(qū)。

如果韓信在徙封楚王后,如果足夠警覺的話,也不至于在云夢澤被擒,如果與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再結(jié)盟互助連為一體,共同制約劉邦的話。那么即便劉邦使詐抓了韓信,也必不敢輕易廢了韓信的楚國。更不至于最終淪落到慘死於婦人之手的地步。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