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朱元璋下葬“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棺材”的歷史傳說

2017-02-18 09:08:0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南京民間現(xiàn)在還流傳著“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棺材”的傳說,說朱元璋發(fā)引那一天,大開十三個城門,同樣的儀仗,同樣的棺材,同時抬出城外,誰也

南京民間現(xiàn)在還流傳著“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棺材”的傳說,說朱元璋發(fā)引那一天,大開十三個城門,同樣的儀仗,同樣的棺材,同時抬出城外,誰也不知這十三口棺材最后抬到哪兒,也不知道朱元璋到底在哪一個棺材里面,從哪個城門抬出去的,這樣故布疑陣就是為了讓人們搞不清朱元璋到底葬在何處。有人說這是朱元璋的意思,因為他自知殺戮太重,生怕仇人報復(fù),破壞他的陵寢,所以想出這個辦法。

中國歷史上帝王陵墓被人掘開或盜發(fā)的例子并不鮮見。先秦時宋國還沒有滅亡,宋文公的墳?zāi)贡惚蝗司蜷_了,齊莊公的陵墓也遭人盜竊了。漢人高誘說宋文公、齊莊公都是厚葬,所以陵墓才會被盜,所以后世帝王往往在遺詔中囑咐要薄葬,朱元璋遺詔中也囑托“喪祭儀物,毋用金玉”。戰(zhàn)國時伍子胥為報復(fù)楚王殺害自己父兄,率吳軍攻破楚國后居然掘開楚平王的墳?zāi)梗薮虺酵醯氖?。西漢11位皇帝加上呂后共有12座陵墓,其中10座在渭河北岸,唯有霸陵、杜陵在渭河南岸。結(jié)果赤眉軍攻入關(guān)中抵達渭河之北后,把那里的西漢帝陵盜掘一空,霸陵、杜陵因為隔著渭河才幸免于難。

三國時,曹操為了補充軍餉居然設(shè)立“發(fā)邱中郎將”、“摸金校尉”專職盜墓,前代陵墓掃蕩殆盡。后來傳說生性多疑的曹操為防止自己墳?zāi)贡蝗税l(fā)掘,便在河北臨漳縣西原依山為陵,不建陵寢,不設(shè)園邑,不設(shè)神道。還有傳說曹操布下72座疑冢,以免仇家掘墳,故宋人俞符有詩云:“生前欺天絕漢統(tǒng),死后欺人設(shè)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用余機倒立壟。人言疑冢我不疑,我有一法君未知。直須掘盡疑冢七十二,必有一冢葬君尸?!?/p>

不光是帝王,有些官吏也制造“疑冢”,以防人報復(fù)。據(jù)《新唐書·張琇傳》載,張琇的父親受人誣陷被官府處死后,張琇和哥哥張瑝被流放到了嶺南。

他們后來逃回家鄉(xiāng)殺掉了陷害父親的仇人,被朝廷判了死刑。行刑之前,他們吩咐家人在大道旁豎一篆書誄文的標(biāo)牌,葬埋則在北邙山中,山中墳冢也造作疑冢,使人不知真墳所在。

從朱元璋的性格分析,他為妨報復(fù)而在下葬時故弄玄虛是有可能的。再看明末天下大亂,周圍的百姓爭相盜伐明孝陵樹木,打到南京的清軍甚至砍掉了孝陵殿的金絲楠木巨柱,鄭成功的軍隊又接踵而來,明孝陵岌岌可危。后來太平天國時期,明十大功臣廟全部被摧毀,若非洪秀全等人認為明孝陵在政治上還有利用價值,明孝陵的命運不難想象。也有人認為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殯并非是朱元璋的本意,而是朱允炆冒稱朱元璋之意而行。

因為大舉治喪必定遷延時日,而朱允炆還要早日登基,于是借口朱元璋遺旨搞個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殯的儀式,場面隆重而又省去了繁縟的禮節(jié)耗費的時間。

但是否十三個城門同時出殯后就將靈柩葬在一個秘密的地點呢,有人認為那只不過是做個樣子,朱元璋真正的靈柩則秘密地葬進了明孝陵。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