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李陵投降匈奴被封王后 是否與漢軍正面打過仗?

2017-02-21 14:21:1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眾所周知,《史記》的誕生,李陵對此亦有貢獻。司馬遷與李陵雖“素非相善也”,也“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歡”,但在李陵投降之初,漢武帝銜怒

眾所周知,《史記》的誕生,李陵對此亦有貢獻。司馬遷與李陵雖“素非相善也”,也“未嘗銜杯酒接殷勤之歡”,但在李陵投降之初,漢武帝銜怒時,司馬遷替他說了話,結(jié)果被下了蠶室,施了腐刑。《史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這種悲憤之下寫出來的。李陵,是漢代最有爭議的名將,和他的祖父李廣一樣,都充滿悲劇色彩。天漢二年,李陵隨同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師酒泉??;揭灰?,李陵五千多人的軍隊被單于軍隊三萬多人所包圍,后來,單于又召來地兵八萬余騎。兵力懸殊地廝殺了十天,匈奴兵還一直處于劣勢。后來,單于捉到了俘虜,又得了李陵軍管敢的投降,方才形勢為之一變;李陵奮力反擊一日一夜之后,韓延年戰(zhàn)死,李陵長太息“無面目報陛下!”遂投降。剩下的士兵逃脫至塞邊者四百余人。

接下來的敘述,就有了一點分歧:《史記》云:“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zhàn)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漢聞,族陵母妻子?!本褪钦f,單于很快把李陵納為東堂快婿,然后武帝就族滅李陵全家。而《漢書》的情節(jié),則復(fù)雜得多。在李陵死戰(zhàn)的時候,武帝已經(jīng)把李陵的妻母一家都抓來當人質(zhì)了;聽說李陵投降的時候,武帝大怒,只有司馬遷一人說李陵很可能是假投降以報漢室。武帝哪里聽得進,粗暴地把司馬遷閹了了事。后來,武帝也有點后悔了,一年多以后,他派公孫敖將兵深入匈奴迎李陵,公孫敖的軍隊無所得,就回報說,捉到的當?shù)厝苏f,李陵正教單于練兵,以防備漢軍。武帝二話不說,族滅了李陵三族。李陵悲痛不已,因為教單于練兵的,不是他,而是另一降將、塞外都尉李緒啊。李陵刺殺了李緒。就為此事,大閼氏想殺掉李陵,單于把他藏在北方,又把女兒許配給他,直到大閼氏死的時候才放回來。同時,立李陵為右校王。

關(guān)于李陵是不是叛徒,是不是民族罪人,或者到底是他背叛了國家還是他的國家背叛了他,我都無意去辯駁。兩千多年來,爭論已經(jīng)夠多的了,一旦遇到胡虜亂、家國恨,文人更是愛借李陵來抒發(fā)胸中之塊磊:像王夫之,就罵李陵是大大大叛徒。有道理,都有道理,可是,洗白或者抹黑的二分化,有助于我們接近真相嗎?李陵就是個古希臘式的悲劇人物,他在古代中國的君與臣、家與國的情感糾結(jié)中有著鮮明的象征性,不可知的命運把他置于絕境:親人被族滅,他亦身敗名裂,“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這個后果,并不是單純歸結(jié)為武帝的殘暴猜忍,也非出于李廣利公孫敖的小人構(gòu)陷,更不是冷笑一聲“罪有應(yīng)得”就可以的。

李陵無以贖罪。他贖罪的方式是消極怠工。單于很看重他,讓他封王拜婿。李陵在匈奴呆了二十五年,和他的太太跖跋氏生養(yǎng)了幾個兒女,余則基本無所事事。惟一一次,漢遣軍回擊匈奴的時候,其中一支是御史大夫商丘成所將的三萬余人(《資治通鑒》曰二萬余人),“匈奴使大將與李陵將叁萬馀騎追漢軍,至?;胶?,轉(zhuǎn)戰(zhàn)九日?!蓖醴蛑X得這是李陵死心踏地地為匈奴打漢人的依據(jù)。不過,卻另有研究者指出,李陵深諳戰(zhàn)法,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又兵強馬壯,怎么可能打不過兵力還不及自己的遠軍疲兵,還被殺得大?。渴且驗槔盍暧行目v敵(漢軍)啊。

其實,與李陵前后投降匈奴又備受重用的名將亦不少。他們的特點是安之若素——至少在著字不多的史書中是如此。比如說,居奚侯城的塞外都尉李緒。他在被匈奴攻打之后,不得已,降,還擔任了匈奴的練兵的統(tǒng)領(lǐng)。具體職位不知,然,李緒的待遇十分高,比李陵還高;甚至在李陵派人刺死李緒后,大閼氏也時時想著為李緒報仇。與李陵在匈奴同朝為王的還有衛(wèi)律。衛(wèi)律原本為胡人,生長在漢地,被李延年推薦出使匈奴;后李延年被族,衛(wèi)律又從漢逃回匈奴。單于立其為丁靈王,常伴左右,有事常與議。就是這個衛(wèi)律,如魚得水,歡快地介入到匈奴的政治斗爭當中,成為匈奴的一代權(quán)臣,在匈奴史上亦值得濃墨重彩地書寫一筆。

匈奴的自次王趙信,更是一降再降。他原是匈奴人的小王,后來戰(zhàn)敗投降漢朝,改名趙信,封為翕侯,為漢立下諸多功勞。但他在元朔五年出擊匈奴的時候,3000余騎幾乎全軍覆沒,只好投降匈奴,被封為自次王,還娶了伊稚邪單于的姊姊。后來在漢匈對戰(zhàn)中,趙信獻計,匈奴置精兵于漠北,以逸待勞——只是后來仍然大敗而已。而李陵的上家貳師將軍李廣利,時運也不濟,雖掌重兵,卻庸碌無能,多見敗跡。后因謀立太子等事,遠在匈奴的李廣利只好投降匈奴,李家被武帝族誅。單于將女兒嫁給他,立為王,地位在衛(wèi)律之上。不久后,他就死于衛(wèi)律的讒言。李廣利也是一個悲劇,卻不是英雄的悲劇,而是庸人的悲劇。

漢匈長期戰(zhàn)爭,降將多如牛毛,封王封侯的亦不在少數(shù),但趙信、衛(wèi)律、中行說,甚至李廣利之類的,誰都沒有像李陵那樣,在“降”這個字上陷入如此深沉的痛苦。其實,如果重回歷史,也許會發(fā)現(xiàn),那些降將個個都與李陵一樣,有不得不降的不得已;甚至,李廣利與李陵的叛國性質(zhì)也并無不同。為何李陵卻能贏得后世的諸多同情與諒解?或許,這與史書作者對李陵的刻意詩化有關(guān):庸人的叛逃不過是為了求生,英雄的叛逃卻讓我們難免心有戚戚,他那句泣下沾衿的“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令人頓覺宇宙蒼穹茫茫緲緲,無可容身——總有一種叫做命運的東西,兜頭兜臉地撲過來,把我們徹底打敗。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