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歷史解讀 曹操終身不稱帝的真相

2017-03-05 10:18:3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時期,曹操是最厲害的人物之一,即使他當時已經(jīng)都具備了稱帝的條件,但是他一直都沒有這么做,這點想必也是大家都不能理解

我們都知道在三國時期,曹操是最厲害的人物之一,即使他當時已經(jīng)都具備了稱帝的條件,但是他一直都沒有這么做,這點想必也是大家都不能理解的。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解讀一下,曹操終身不稱帝的真相。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曹操是毛澤東筆下的風流人物。看曹操的一生,不管他自己怎么說,在一條通向帝王的道路上一步步前進著。如果說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前曹操在這方面的努力還只是一種不動聲色的鋪墊,那么這之后,他就開始在這方面邁出了堅實有力的步伐。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親至洛陽朝見漢獻帝,隨即挾持漢獻帝遷都許昌,將獻帝變成了自己手中的一個傀儡和一張王牌,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yōu)勢。獻帝任命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后來因為袁紹不滿,曹操才將大將軍的職位讓給袁紹,自己改任司空,兼車騎將軍,并從此主持朝政。

隨著實力的增強,曹操對于朝政的控制也越來越嚴密,獻帝的傀儡化程度也就越來越深了。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獻帝詔令曹操設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時像皇帝那樣,左右嚴密警戒,不讓行人通行。五月,曹操修建了諸侯有權(quán)享受的學宮泮宮。六月,曹操任命軍師華歆為御史大夫。十月,獻帝詔令曹操像天子那樣頭戴懸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禮帽,乘坐專門的金銀車,套六馬。同時,封長子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國太子。

就這樣,曹操完成了奪取帝位和世襲權(quán)力的所有準備,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幾乎已經(jīng)走到了終點。曹操不但早已在事實上控制了朝廷的一切大權(quán),使自己成了一個實際上的皇帝,而且在形式上,他也同皇帝沒有什么兩樣了。曹操唯一沒到手的,只不過是一個皇帝的名號而已。

事實上,曹操的代漢意圖早就昭然若揭,但至死他也沒有邁出最后的一步,他要把這最后一步讓給自己的兒子完成。曹操為什么自己不稱帝呢?據(jù)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曹操不想跳入孫權(quán)設下的圈套。孫權(quán)勸他稱帝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的。首先,孫權(quán)認為這樣做可以獲得曹操的信任,從而實現(xiàn)吳、魏之間的和解,自己就可以專心對付蜀漢。襄樊之役中,孫權(quán)為了從劉備手中奪回荊州,從背后襲擊關羽,幫了曹操的大忙,但卻得罪了劉備,吳、蜀之間長達十年的聯(lián)盟關系就此結(jié)束,這時他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緩和同曹魏的矛盾,否則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其實,孫權(quán)認為曹操如果真的稱帝,擁漢派將會強烈反對,曹操會因此陷入困境,減輕對吳國的威脅。因此,孫權(quán)陽奉陰違,曹操看穿了孫權(quán)的意圖,不肯輕易上當。減輕對吳國的威脅。因此,孫權(quán)陽奉陰違,曹操看穿了孫權(quán)的意圖,不肯輕易上當。

二是從當時形勢看,如果貿(mào)然稱帝,確實會給政敵和擁漢派勢力一個輿論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動。綜觀曹操的一生,內(nèi)部的反對和反叛大都發(fā)生在他被封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證明。因此,繼續(xù)維持獻帝這塊招牌,對于安撫擁漢派,鞏固內(nèi)部,仍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是至少從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說自己絕對沒有代漢自立的意圖,言辭懇切,說了差不多十年,現(xiàn)在如果突然改變主意,否定自己,對自己的聲譽名節(jié)必然會造成不利影響,不如堅持把戲演下去。

更重要的是,曹操是一個講求實際的人,只要掌握了實權(quán),虛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為政”一語,是他內(nèi)心想法的真實寫照。此外,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六十五歲,年紀大了,估計自己將不久于人世,這也可能是他不愿稱帝的一個原因。

總之,曹操不當皇帝,是從策略上全面權(quán)衡得失后所作出的決定,是一種周密而明智的謀慮。曹操自比“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是一種自我評定。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