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漢武帝 一生致力于開疆擴土的帝王

2017-04-13 23:05:0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君主制國家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人與權的矛盾,尤其對于一個大國而言。所有的大權都集中到一人之手,即令這個人是天才,是圣賢,也必須勤勤懇

君主制國家最突出的矛盾,就是人與權的矛盾,尤其對于一個大國而言。所有的大權都集中到一人之手,即令這個人是天才,是圣賢,也必須勤勤懇懇、嘔心瀝血才能治理好國家。

如果面向全國選擇,或者面向一個較大的族群選擇,也不難選到這樣的人。偏偏家天下的君主國家別無選擇,只能選擇皇帝的兒子而且嫡長子。如果碰巧是個有德有才且勤奮的人,那么就是全國人之福了。不幸的是,更多的時候,這個人只是個平庸之輩,或者是個有身體、精神等方面缺陷的人……全國的大權集中到這類人的手上,后果可想而知。

更可怕的是,既然大權集于一身,就更易成為爭奪目標,當權者被不安及恐懼感折磨在所難免,即使是性情溫和的人,坐上皇位后被異化成為暴君,也是常有之事。這方面中國的例子俯拾即是。還是舉羅馬的例子吧。奧古斯都?愷撒假裝是羅馬的首席公民,他的4個繼承者卻神氣了起來,模仿東方帝王的奢侈生活,其中兩個堅持要作為神靈受人崇拜。但他們都沒有安全感,這種心情像幽靈一樣折磨著他們,終于將他們異化成了嗜血的暴君和怪物。4人中,提比利烏斯是個勤勤懇懇的官吏,接位時并不殘忍,但接位后卻將所有認為危險的人物全殺害了,因而得到了暴君的稱號。凱尤斯是個25歲的青年,接位前很得人心,僅僅當了4年皇帝,就得到了瘋狂揮霍和慘無人性的惡名??肆_狄烏斯是個有書卷氣的中年人,繼位后卻要用征服來安撫自己恐懼的心靈。尼祿是個17歲的少年,熱愛詩歌、繪畫和音樂,皇位使之很快就成了一個沉溺酒色和殺人成性的暴君。

所幸的是,中國不同于羅馬。中國有近兩千年封建制積淀的厚重道德和文化的維系,只亡朝,不亡國。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將在秦國已實行了百余年的郡縣制推行到了全國,最初將全國劃為36郡,后來隨著領土擴展增至40余郡,郡下設縣。既然在全國廢除了封建制,原來六國的貴族階級被消滅了,奴隸也隨之自由了。他們在春秋時期瓦解了井田制,在戰(zhàn)國時期趁亂掠奪了國有土地,國亡之后,他們的土地當然又都收歸國有,交給百姓耕種。耕者有其田,生產(chǎn)力得到很大的解放。老百姓本應大唱贊歌才對,秦始皇為什么反而成了暴君呢?

秦王朝統(tǒng)一中國后,歐亞大草原上的匈奴繼蚩尤之后,又開始掠奪中國了,而且來勢兇猛。再者,全國統(tǒng)一后百廢待興,如度量衡需統(tǒng)一,語言文字需統(tǒng)一,農(nóng)田水利需統(tǒng)一整治,宮殿陵墓需要大規(guī)模開建……尤其是道路亟須統(tǒng)一修建。更大的壓力來自突然取消封建制的反對之聲。當年商鞅在秦國率先取消封建制,盡管取得了明顯成效,卻遭五馬分尸。現(xiàn)在推行郡縣制未見成效,卻已有那么多貴族的利益被剝奪了,其中很多貴族還連命都丟了;近兩千年的封建制已滲透到中國人的血液和基因中,廢除封建制就意味著儒家文化的根被拔掉了,以儒家為主的知識分子,在思想觀念和感情上難以接受,是可以理解的。在這種背景下,必須區(qū)分輕重緩急,先讓那些得到田地的農(nóng)民休養(yǎng)生息。此外,對那些反對郡縣制的讀書人,也應該盡量寬容一點。

可是秦始皇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把六國的兵器統(tǒng)統(tǒng)收集到首都咸陽銷毀,就以為從此天下太平,可以高枕無憂、率性而為了。他同時既大修長城,又廣修道路;還興建阿房宮,開建始皇陵等,因而必須增徭加賦,必須嚴刑峻法。這樣一來,得到了田地的農(nóng)民感到如牛負重,失去了對秦王朝的認同。秦始皇對那些多嘴多舌的讀書人,甚至干脆來個焚書坑儒,讓天下噤聲,從此聽到的全是阿諛奉承。他讓統(tǒng)一后的中國變成了一個火藥筒,自己卻一心去求長生不老,且真的認為自己會長生不老,將仁柔的太子扶蘇遠調(diào)去北方邊關,結果自己在巡視途中,因丹丸中毒而喪命,讓無能而又兇狠的小兒子胡亥有機可乘,與宦官趙高、丞相李斯聯(lián)手,害死哥哥扶蘇而篡位。如果是扶蘇繼位,秦帝國也許還有救。秦始皇盡管是雄才大略的千古第一帝,卻斷送了江山。他的才干應不及其祖先秦孝公。

秦始皇把個火藥筒留給了秦二世,秦二世又絲毫不知去做拆引線的工作,結果氓隸之人陳勝、吳廣押著900遷徙之徒去守衛(wèi)漁陽,因大雨誤期面臨斬首,便索性揭竿而起,秦帝國很快土崩瓦解,綿延幾百里的阿房宮被項羽一把火燒了,據(jù)說大火3個月不滅。秦王朝二世而亡,僅僅維持了15年。接下來是楚漢相爭的故事。沛縣的小亭長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最先打入咸陽,功最大;楚地的項羽勢最大,因為項羽不但軍事實力最強,而且還打著楚懷王的旗號。滅秦后,劉邦被封漢中做漢王,項羽則把自己封到楚國做楚霸王,原來的楚懷王自然升格為皇帝。還有其他一些起義軍首領被封到各地做了諸侯。原來六國的一些諸侯后裔也被人擁戴為諸侯王。中國似乎又恢復了封建制。但是休養(yǎng)生息不足一年,劉邦便帶兵殺出漢中,要滅掉項羽,統(tǒng)一中國,做秦始皇第二。

雙方打了4年,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劉邦奪得天下。從秦帝國經(jīng)過楚漢相爭的大動蕩再建立漢朝,實在是一種必然,因為已有近兩千年歷史的封建制如果順順當當就過渡到了君主制,那反而說明封建制在中國并非根深蒂固。所以,劉邦統(tǒng)一中國的功勞不亞于秦始皇,而他統(tǒng)一后的所作所為則比秦始皇高明得多。

漢王朝剛建立,匈奴又洶洶而來。楚漢相爭的幾年匈奴遠離了,一般認為是被強大的秦帝國軍隊嚇走了,其實暫時嚇退匈奴的應該是那座長城,因為一個在短時間內(nèi)能建雄偉長城的民族,顯然是不可戰(zhàn)勝的。據(jù)《資治通鑒》記載,這次的匈奴首領單于是“殺父代立、妻群母”之后,率眾而來。劉邦親率30萬大軍抗擊,沒想到在平城被40萬匈奴圍了7天7夜,如果不是花千金買通了單于之母暗中說情,匈奴網(wǎng)開一面,劉邦怕是要在平城一命嗚呼了。

與貴族出身的秦始皇不同,小吏出身的劉邦深知國家久經(jīng)戰(zhàn)亂,必須與民休息,因而對匈奴得咬牙忍讓,采取和親政策。和親政策持續(xù)了幾個朝代。劉邦死后惠帝繼位,實則呂后當權,再到文帝、景帝時期,都是對匈奴盡力忍讓,對百姓則盡力減徭輕稅,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結果,中國建立中央集權以來,有了第一個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家日益富強的時期,史稱“文景之治”。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