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孔子很理想主義 一生仕途毀于不現(xiàn)實

2017-04-13 23:11:2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孔子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為安撫商朝的貴族,封于亳,國號宋,即宋國,所以是殷商的貴族后裔。三

孔子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的后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為安撫商朝的貴族,封于亳,國號宋,即宋國,所以是殷商的貴族后裔。三監(jiān)之亂后,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于宋國,死后葬于宋國故地(今商丘市睢陽區(qū)),建有微子祠。微子啟死后,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去世后,子宋公稽繼立;宋公稽去世后,子丁公申繼立。宋丁公去世后,子湣公共繼立。宋湣公去世后,弟煬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于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鮒祀殺煬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于是公子鮒祀成為國君,是為宋厲公。弗父何成為正卿。

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立;宋父周死,世子勝繼立,世子勝生正考父。正考父事宋國戴、武、宣三位國君,以恭敬著稱,一命而僂,二命而傴,三命俯。正考父嘗朝周,取回《商頌》,進行了一些整理補充了在宋國已經(jīng)亡失的篇章。正考父死,子孔父嘉繼立。孔父嘉事宋穆公。穆公臨死前,不立己子公子馮,而立兄子公子與夷,以報兄長宣公讓國之恩。去世前遺命孔父嘉輔佐與夷(宋殤公)??赘讣问職懝c夷,屢次對鄭、衛(wèi)等國作戰(zhàn),但多以失敗告終,引起國人不滿??赘讣斡衅奘置裁溃鹆硪恢髡蠓蛉A父督的垂涎。于是華父督借國人不滿,發(fā)動兵變,殺掉了孔父嘉與宋殤公??赘讣沃幽窘鸶柑拥紧攪?,從此孔家成為魯國人。

木金父生祈父睪夷,祈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叔梁紇是為孔子的父親,是魯國著名的武士。前563年晉國荀瑩率十一國聯(lián)軍進攻小國逼陽(今山東棗莊市中區(qū)),逼陽詐降,聯(lián)軍入城后即降下城門準備襲擊聯(lián)軍,而此時叔梁紇則進前托住城門,使聯(lián)軍安然退出逼陽。孟獻子稱贊他:《詩》所謂‘有力如虎’者也。

孔子從小勤奮博學,精通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種技能,尤其對古代的禮儀很有研究,35歲時已是魯國的禮儀專家。他把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作為其一生的主要工作,立志吸取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些古代圣人的經(jīng)驗,創(chuàng)建一個理想的社會。在他看來,一個理想的社會應(yīng)該是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個人修養(yǎng)的社會。然而,西周末年,整個社會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溫文爾雅的周禮全然崩潰,原先維持社會政治的禮樂制度遭到肆意踐踏。當時的魯國,政權(quán)長期受控于大臣,而后來魯昭公竟然被臣子趕到了齊國??鬃邮囚攪亩Y儀專家,作為周公的繼承人,實在無法接受魯國的這種政治格局。

為了看望被驅(qū)逐出境的魯昭公,同時希望齊國能夠給他提供一個施展抱負、實現(xiàn)其理想社會的機會,時年35歲的孔子決定出走齊國,開始他第一次的列國之游。齊景公對于他的到來,雖然非常高興,還曾熱情地詢問孔子怎么構(gòu)建政治理想、社會有序等問題,但由于朝中其他大臣的反對,加上自己目光短淺,最后對孔子采取了敬而不用的態(tài)度。

三年后,孔子帶著無奈又回到了魯國。然而,此時的魯國政治格局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對此,目標遠大、心懷安邦之志的孔子采取了另一種策略,他暫時打消了出仕的念頭,以在家著書、教育的方式為實現(xiàn)政治理想培養(yǎng)人才,積蓄力量。此后的十幾年里,魯國多次發(fā)生大臣叛亂事件,這些叛臣也曾邀請孔子出仕,但均被他拒絕。

在孔子的心目中,凡是不符合周禮的事情,是絕對不能去做的。后來,可能是魯國臣子叛亂不斷,以及當時社會風氣日趨惡化,魯國政府開始覺得孔子平常提倡的忠恕、仁政、德治等政見,也許對魯國走出困境有所幫助。所以,孔子在51歲那年被委以中都(今山東省汶上縣西)宰(縣長)的官位,開始了五十知天命的仕途生涯??鬃觾H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政績卓著,使得中都大治,百姓安居樂業(yè)。各地紛紛效法他的治理辦法。不久,他就被魯國聘為大司寇,掌管全國的公安司法工作。在孔子任大司寇的兩年里,采取禮治德化和政令刑罰兼重的方法,使得魯國的刑事案件大幅度減少,社會風氣大變,逐漸形成了一個民安政清的政治局面。

然而,上述政績并沒有幫助孔子大展宏圖,由于孔子一心想用周禮治理國家,觸犯了當時權(quán)貴的利益,所以反而摧毀了自己的政治前途??鬃訛榱藦氐棕瀼厮闹螄砟?,向當時實際掌握魯國政權(quán)的皇族三桓建議拆除都城,還權(quán)威于國君,不料卻遭到三桓的猛烈攻擊。此后,三桓就處處為難、排擠孔子。無奈之下,孔子只好在他55歲那年,再次離開魯國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第二次列國之游。十多年中,孔子路經(jīng)衛(wèi)、曹、宋、鄭、陳、楚,足跡幾乎遍及中原各諸侯國,期間受盡了苦難、艱險與凌辱。而他所強調(diào)的仁政、德治的政治理想也到處碰壁,君王們不是以沽博愛賢之名對其敬而不用,就是受臣子反對。而孔子也多次受到生命的威脅。例如在宋國,他受到實際掌握權(quán)力的大臣桓魋的詆毀,差點掉了腦袋。《論語》里有一句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說的就是這段經(jīng)歷。

公元前484年,孔子的學生冉求幫助弱小的魯國戰(zhàn)勝了強大的吳國。因此,魯國的君臣把在外流浪了14個年頭的孔子請回了家鄉(xiāng)。那一年孔子已68歲。這幾年流離他鄉(xiāng)的人生閱歷,使孔子的人生觀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上魯國的政治格局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改變,于是,孔子本著盡人事安天命的態(tài)度,本著傳承古代政治理想的使命和信念,決定在晚年專心于教授門徒、著書立說。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