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fēng)云人物 > 正文

開國功臣韓信為何寧死也不選擇背叛劉邦?

2017-04-27 15:51:2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公元前203年,天下連天烽火。韓信率部直取齊地,肥得可以,有了環(huán)視群雄的本錢,然后從劉邦手里奪了個齊王的封號——這個輕率的舉動埋下了

公元前203年,天下連天烽火。韓信率部直取齊地,肥得可以,有了環(huán)視群雄的本錢,然后從劉邦手里奪了個齊王的封號——這個輕率的舉動埋下了他日后身首異處的禍根。當(dāng)此之時,腦子清淺的項羽得知他的二十萬部隊連同司令官龍且盡為韓信所滅,漢軍對楚軍形成了包圍之勢。這位力能扛鼎的武夫平生第一次產(chǎn)生了恐懼心理。

于是派武涉前去策反韓信,條件是:三分天下,各做地主。而不屬于任何派系的漢陽人蒯徹也看出了當(dāng)時韓信在局勢中的微妙地位,也在第一時間趕來湊熱鬧,讓韓信南面稱孤,三分天下。兩人的謀劃竟驚人的一致。

按說武涉替項羽前來游說,情有可原??韶釓販愂裁礋狒[,他又無黨無派?就不怕被韓信就地正法?種種疑問讓我在書房踱起步來,然后我的推測是:韓信的假齊王之事,估計蒯徹也風(fēng)聞到了,他估摸著韓信隨著勢力的壯大,可能會不老實,于是想借機(jī)撈一杯羹,弄個開國元勛干干。

問題出來了,蒯徹一介瘋瘋顛顛的書生——后來見韓信無動于衷,佯狂為巫,令人驚奇的是,漢高帝十一年,劉邦竟赦免了蒯徹,也是好命——都看出了這一點(diǎn),身為統(tǒng)帥的劉邦就看不出來!

平心而論,武涉和蒯徹都是眼獨(dú)具眼力,對當(dāng)前形勢的分析,有理有據(jù),入木三分。設(shè)若韓信當(dāng)時腦子一熱,雄心一動,三分天下有其一之首謀不歸諸葛武侯明矣??墒琼n信一再遷延者,只是心存一個“義”字。

他說:“我給項王當(dāng)差的時候,不過是一個執(zhí)槍站崗的侍衛(wèi)(郎中),言不聽,畫不用,故背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背之不祥,雖死不易?!?/p>

時至今日,韓信這一番話在我讀來也看不出任何矯柔造作的成份,相反,倒是清一色的肺腑之言。當(dāng)時形勢,韓信依漢則楚亡,歸楚則漢危,中立則三分天下。當(dāng)此之時,韓信鐵了心追隨劉邦,完全符合他的性格走向,漂母一飯之恩日后不也千金投水相報么。

按理說,知恩圖報,在任何時代都是值得提倡的人文精神,劉邦不該那樣對他才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那也太不是東西了吧。可是韓信的結(jié)局,卻又是意料之中的事,吾家劉邦并沒有負(fù)他。

司馬光好意地說:“假令韓信學(xué)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後世血食矣?!彼抉R先生是希望韓信能學(xué)道張良。問題是,韓信打小受窮,不比張良的富貴出身,以至後來見著什么都想抓住,三年大饑荒的過來人,都有一幅饞相,即是此理。

《通鑒》載:“初,淮陰人韓信,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人多厭之?!贬醽砦涔Πl(fā)達(dá)了,錢他自己有,部隊可以幫他搞到,便伸手向劉邦要了“假齊王”。劉邦在張良一腳的悟性下封給真齊王。人生的戲劇性至此展開。

愚私下揣摩韓信的前言後語,他韓信終究不過是要榮華富貴罷了,正如夢中的阿Q,參加革命黨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娶老婆,嫌吳媽的腳太長。

而劉邦是個老辣的政治家,想地卻是漢家天下。人心難測啊,欲壑難填啊,這小子手里有兵,功勞又大,三大戰(zhàn)役他打了一個半,現(xiàn)在要齊王,保不準(zhǔn)將來要……,劉邦不覺打了一個寒噤,想都不敢往下想。因而就睡不著覺,史家筆法是“心御之”。打戰(zhàn)我不行,來陰你不行,韓信這位“沙場秋點(diǎn)兵”的老將,最終連吃飯的家伙都沒保住,遑論其他。

司馬遷說:“夫乘時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報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難哉?!彼抉R遷看人入木三分,這話值得玩味再三。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