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揭秘:清朝乾隆皇帝的“十全”背后而非十美

2016-05-29 08:55:3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乾隆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一是因為歷史教科書對“康干盛世”的大肆褒揚,二是由于清宮戲在熒屏上對人們視覺形成的持續(xù)沖擊。有這

乾隆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這一是因為歷史教科書對“康干盛世”的大肆褒揚,二是由于清宮戲在熒屏上對人們視覺形成的持續(xù)沖擊。有這兩種力量推波助瀾,一個人想要低調(diào)都難。何況乾隆本來就是一個愛出風頭的人,對于自己的功勞和業(yè)績,他自己會想辦法來宣揚。他稱頌自己“十全武功”的詩便是這類“頌己”之作的代表?!笆涔Α?,不過就是“十場戰(zhàn)爭”而已,具體為:準噶爾兩役、回部一役、金川兩役、臺灣一役、緬甸一役、安南(越南)一役、廓爾喀(尼泊爾)兩役。這十場戰(zhàn)爭,有勝有負,都打得艱苦卓絕。乾隆老夫子為夸耀自己的豐功偉績,專門為每場戰(zhàn)爭各寫了一首詩,后來結(jié)集成《御制十全詩文集》。

我們知道,大凡喜歡夸耀自己的人,往往是底氣不足者。其所講述的事情,也往往名不符實。乾隆把自己任內(nèi)發(fā)生的十場戰(zhàn)爭夸耀成“十全武功”,作為皇帝老子的“金口玉言”,當時自然沒人敢反駁。但歲月流轉(zhuǎn),時過境遷,隨著皇帝老子威嚴的逐漸消失,對于“十全”武功的評價便出現(xiàn)了不同的聲音。這在各種史料中都可找到,近人孟森在他的《清史講義》如此評價:“高宗(乾隆)于新疆定后,志得意滿,晚更髦荒?!源艘郧?,可言武功;自此以后,或起內(nèi)亂,或有外釁,幸而戡定,皆救敗而非取勝矣?!睆倪@個評價可以看出,“十全”之謂不過乾隆自己的夸大之辭,他把戰(zhàn)爭的功過成敗都當成政績煮成一鍋“十全十美”的稀粥,希圖使自己的威名永世流傳。

沒有任何一場戰(zhàn)爭是“雙贏”的。只要是戰(zhàn)爭,就必然伴隨著血與淚、火與仇。大小金川位于川西大渡河上游,山高路險,常年積雪,人口僅數(shù)萬人,轄地也不過二三百里,乾隆時土司內(nèi)部紛爭,當朝便前后兩次發(fā)兵平定。第一次是乾隆十四年(1749),打了兩年,耗銀2000萬蔖。第二次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費五年之功,十萬之師,七千余萬之帑”。這兩場戰(zhàn)爭都打得十分艱難,因為大小金川地勢險要,滿清大軍與當?shù)胤锤矎P殺,歷盡千辛萬苦才取得勝利。除花去大量的軍費以外,還損兵折將。史家孟森評價道:“乾隆前后金川兩役,以大軍與土司相角,勝之不足為武。而初定金川時,以失機誅總督張廣泗、經(jīng)略納親。再定金川時,定邊將軍溫福敗死,損耗亦甚大?!边@樣的“武功”,怎么能稱得上“十全”呢?除此之外,平定臺灣、安南、廓爾喀(尼泊爾)、緬甸等戰(zhàn)役,要么是吃了敗仗,要么是別人主動投降,沒有哪一役稱得上“武功”。拿緬甸一役來說,當時滿清的征緬大軍很多死于南方熱帶雨林的瘴氣,統(tǒng)帥明瑞戰(zhàn)死,好在此時被緬甸吞并的暹邏在華人鄭昭領導下復國,正好發(fā)兵攻打緬甸,緬甸為避免腹背受敵才向清廷求和。這明明是場敗仗,卻要說成“武功”,實在是有些恬不知恥,難以讓人信服。即便如史家孟森肯定的定回疆之戰(zhàn),雖說平定了叛亂,統(tǒng)一了疆土,但所費之巨、所損之將都是十分驚人的。《東華錄》載有很多奏報,頗言當日之艱辛。如乾隆二十三年(1758)十一月,在回疆前線廝殺的將軍兆惠上奏:“我兵殺賊雖多,陣亡亦百余,總兵高天喜、原任前鋒統(tǒng)領侍衛(wèi)鄂實、原任副都統(tǒng)三格、侍衛(wèi)特通額,俱歿于陣?!眳①澊蟪紣勐“⒁沧鄨螅骸熬改鎸④娂{穆扎爾、參贊大臣三泰于十月十三日,帶巴魯圖侍衛(wèi)奎瑪岱并兵二百余前赴兆惠大營。夜四鼓時,遇回兵三千余,倉卒沖拒,三人均已陣亡。”通過邊疆大臣們奏聞的只言片語,我們看到的只是當日戰(zhàn)爭的殘酷,絲毫未見“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高妙,這又怎能輕易地冠以“十全武功”的美稱?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所謂“十全武功”,不過是一個好大喜功者的幻想,這種虛榮也許可以短暫蒙蔽人們的眼睛,但時間的河流終究會沖開歷史真相上面粉飾的沙塵。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對“十全武功”深信不疑呢?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