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唐中宗李顯的悲慘一生 兒子造反妻女背叛

2016-06-25 11:32:5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武則天在位期間,除了任用酷吏、寵養(yǎng)內(nèi)侍之外,最令人垢病的是在確定皇位繼承權(quán)上的搖擺不定,先是把兒子由皇帝降成皇太子,又想把李家開下

武則天在位期間,除了任用酷吏、寵養(yǎng)內(nèi)侍之外,最令人垢病的是在確定皇位繼承權(quán)上的搖擺不定,先是把兒子由皇帝降成皇太子,又想把李家開下改成武姓,以致于她的侄子武三思也眼巴巴地等著繼承皇位,還曾把兒子賜姓武。不過雖然鬧來鬧去,估計也沒有人真正相信她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子,你既然是李家的媳婦,就已經(jīng)打下了李家的烙印,再說,兒子和侄子誰更近,那不明白著嗎?

狄仁杰更是明確地告訴武則天,如果立侄兒當皇帝,將來姑祖母的后人們就不知道該怎么稱呼她了,那么,只好把她請出宗廟。如果立兒子的話,那么還可以千秋萬歲配食太廟。

武則天臨了還是聽了狄仁杰的話,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李顯,并取消自己的皇帝號,稱作則天大圣皇后,死后入李式太廟,與丈夫李治合葬。

一通折騰,從終點又回到起點,這是何苦來哉!

武則天死后,關(guān)于皇位爭奪并沒有塵埃落地,而是更如火如荼。

李顯雖然繼位,但他生性懦弱,根本不是塊做皇帝的料。傳聞他的他的老婆和武三思有奸情,但是他毫不介意,而且還持放縱支持的態(tài)度,武三思和自己的老婆在床上打情罵俏的玩雙陸游戲時,他就坐在一邊觀看,實在是窩囊到了極點。(雙陸是唐代非常流行的一種賭博工具,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傳,估計類似于飛行棋。)

正是中宗的軟弱,這也給韋氏有了效仿武則天壓皇位的想法,并在公元710年,和女兒共同毒殺李顯,立李重茂為少帝。

史書評價唐中宗李顯:“其親遭母后之難,而躬自蹈之,所謂下愚之不移者歟! ”

若說唐朝諸皇帝誰最悲慘,即不是戰(zhàn)亂中繼位的肅宗李亨,也不是最終亡國的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而是非這位中宗莫屬。

李顯22歲榮登大寶,正是風華正茂、性情激揚的年紀,正想甩開膀子大干一場,不想身在皇位卻是什么事也做不了主,在1年后草草下臺,從皇帝降成了皇太子。

在武則天的高壓下,李顯先后被軟禁于均州(今湖北省均縣)、房州(今湖北省房縣)14年,天天都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要不是李賢作出了“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搞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為可,四摘報蔓歸”這么一首詩,兼之李顯性情懦弱,說不定就會被老媽砍了腦袋。

腦袋雖然保住了,不過連出生就帶的“李”姓都被迫改成了“武”。

老媽臨終前良心發(fā)現(xiàn),把他再次推上了皇太子位,并在宰相張柬之等人兵變之下,“二進宮”當上了皇上。

忍辱負重許多年,再次上位是否應(yīng)該揚眉吐氣、斬殺奸佞呢?可李顯不,我們看看他在朝時都干了些什么事?

如果才能不足,可以作用賢能幫助治理國家,可李顯就是好賴不分、雙眼如盲,偏偏重用那些盯著他皇位的野心家。

上臺第一件事,李顯就是明確韋氏的太后身份,這其實無可厚非,在李顯軟禁期間,是韋氏的勸說(“禍福何常,早晚等死耳,無遽!”)才讓他從恐懼的環(huán)境(每使至,帝輒恐,欲自殺)中堅持下來。但感恩也好、寵信也罷,總要有個限度,武則天把持朝政的教訓(xùn)在前,李顯絲毫不吸取教訓(xùn),又允許韋氏參預(yù)朝政。

為彰顯對韋氏的信任,李顯還不顧眾人反對把老丈人韋玄貞破格封王。說起這韋玄貞,李顯被罷免皇位就有他的原因。

嗣圣二年,李顯已經(jīng)有培養(yǎng)自己的班底對抗母后的想法,想加封韋玄貞侍中(宰相級別)。當時受遺詔輔政的裴炎不愿意了,這不是瞎胡鬧嗎?韋玄貞何德何能,仗著裙帶關(guān)系當個小官可以,怎么能當此大任。

李顯究竟是年經(jīng)氣盛,對裴炎脫口說出:“我意讓國與玄貞,豈不可?何惜侍中邪?”。

作為一國之君,說這話實在的太過了,裴炎是一位受高宗遺命輔政的老臣,一看李顯這架式,二話沒說,扭頭就走。

李顯見裴炎吃癟,還得意洋洋,這天下是我李家的天下,我愿意給誰就給誰,何況是一個待中,裴炎你管得著嗎?

沒成想,裴炎回頭就到武后那兒打小報告去了,這樣沒有氣度的皇帝,以后還不把朝廷管得烏煙瘴氣,建議廢掉中宗(因與武后謀廢帝)。

李顯正自我感覺良好,裴炎一轉(zhuǎn)頭有回來了,而且來的還是武后和羽林軍來,武后命人扶帝下殿,李顯大禍臨頭還一頭霧水高聲喊冤“我何罪?”,武后回答:“以天下與玄貞,安得無罪?”。由此,中宗降格成了盧陵王。

現(xiàn)在復(fù)位了,李顯感覺非常好,當初不是因為封韋玄貞當侍中廢帝嗎?現(xiàn)在我直接把他封王,你們能把我怎么樣?

最讓人不解的,是李顯對武三思的態(tài)度。武三思是什么人,臭名昭著的小人。武則天曾建立后宮,其中比較受寵的男侍是薛懷義、張昌宗等人(武則天都近70歲了,想想就別扭)。

武三思能巴結(jié)侍奉這些武后男寵,為薛懷義牽馬,還盛贊張昌宗,說他是仙人王子晉的后身。(看來武三思在薛懷義、張昌宗等人身上也學到了許多閨房“本領(lǐng)”,要不然后來怎么能把韋皇后、上官婉兒治理的服服帖帖。)一個靠拍馬屁上位的人,也堪大用?

其實是武三思應(yīng)該是李顯的政敵才對,武三思是武后的侄子,眼巴巴望著皇位不是一天兩天了。武后曾多次有過立武三思為太子的想法,要不是狄仁杰的極力勸說,武三思說不定也能混個皇太子當當。面對曾經(jīng)的競爭對手,李顯依舊重用,任命太子賓客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還賜給他鐵券。鐵券,在一些小說中,曾稱為“免死鐵券”,這鐵券可不是隨便賜著玩的,一般只賜給那些決定了國家安危的功臣(郭子儀就曾被賜鐵券)。

只是不知這武三思有什么事關(guān)國家生死的大功,并且送給他的鐵券是“自非反逆,各恕十死”。也就是說,有了這鐵券,只要不是謀逆之罪,可以免十次不死。(一個正兒八經(jīng)的殺人執(zhí)照啊)

瞧,李顯對敵人多大度(最后連老婆都搭進去了)。

李顯也有不大度的時候,對曾幫助他奪回皇權(quán)的張柬之等人,他聽從韋后、武三思等人的讒言,把張柬之等人明升暗降,調(diào)離京城。

韋氏聽政,朝中大臣也多有怨言,在中宗剛上臺時,桓彥范就毫不客氣地上表:《尚書》說:如果母雞司晨打鳴,這個家庭就要敗落了(《書》稱“牝雞之辰,惟家之索”)。 我發(fā)現(xiàn)陛下每次臨朝,皇后總是坐在帷帳后面參預(yù)對軍國大事的處理。臣觀察歷朝帝王,沒有哪一個與婦人共同執(zhí)政而不導(dǎo)致國破身亡的

桓彥范說話也很有水準,先是引經(jīng)據(jù)典,然后舉例說明危害,最后又提出建議:“伏愿陛下覽古今之戒,以社稷蒼生為念,令皇后專居中宮,治陰教,勿出外朝干國政?!?/p>

中宗李顯曾受壓母后的欺壓,逆來順受慣了,倒也養(yǎng)成個好脾氣?;笍┓峨m然說話難聽,李顯并沒有當朝震怒,只是暗罵一陣腐儒。至于桓彥范的忠言,自然是左耳進,右耳出了。

李顯雖然沒有記住桓彥范的話,但韋氏和武三思等人記得清清楚楚,后來還是被武三思等小人陷害致死。

由于李顯這種睜眼瞎的行為,造成朝中正直之臣人人自危,大唐皇帝的威望如同熊市里的垃圾股,持續(xù)走低。在這種環(huán)境下,各種奪權(quán)的派系暗流洶涌。

最先發(fā)動的是太子李重俊。當時李重俊雖貴為太子,但由于皇帝都是窩囊廢,這并非韋氏所生的太子也只能是受氣包。欺負他最厲害的,就是他的姐姐安樂公主。安樂公主最得李顯和韋后喜愛,后來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xùn),常以戲弄太子為樂,甚至把太子喊為奴。

安樂公主不明事理、飛揚跋扈也就算了,但李顯明知太子被感為“奴”,竟然也沒有什么反應(yīng),實在有些奇怪,莫非他有更換太子的想法?

李重俊眼見形勢越來越混亂,如果自己不采取行動,必定會死在韋氏手中,在景龍元年(公元707年),在右羽林將軍的支持下,領(lǐng)兵政變,將武三思和武崇訓(xùn)等人殺死,又進攻后宮,想殺掉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人。韋后和上官婉兒弄著中宗逃到了玄武們的門樓上,下詔重賞殺掉太子的人。結(jié)果,李重俊被倒戈的將士殺死。李重俊其實并沒有提造反之事,但竟然被老爹命人砍下頭顱,用來祭奠韋后的姘頭武三思。

(李顯竟然糊涂至此,簡直令人難以相信。)

第一波奪權(quán)的(李重俊)完了,還有一波奪權(quán)的(武三思)夭折了,但爭權(quán)之人如黃河之浪、過江之鯽,滾滾而來。

李顯雖然是皇帝,但他沒大有主見,事無巨細基本都是韋后作主。但韋后還不滿足,她的偶像是婆婆武則天,她不僅要站在后面把持朝政,還要光明正大的站出來。這樣,名義上的皇帝李顯就成了她腳下的絆腳石。

但怎么處理李顯,她猶豫不決,好歹也是多年的夫妻,并且李顯也給她絕對的信任。是女兒安樂公主給了她決心,把李顯徹底除掉。(老魚渾身起了雞皮疙瘩,最毒婦人心啊,李顯對你娘倆,那可是好得沒話說啊。)

安樂公主是李顯最寵愛的女兒,當然也沒什么深仇大恨,但安樂公主恨李顯不給她皇太女的名份,起了殺父之心。(又是一個心理變態(tài)的狠角。)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李顯,被韋氏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

對母親恭順,可母親奪的他皇位、軟禁他;對妻子言聽計從,可妻子偷漢子、背叛他;把兒子立為太子,可兒子造他反;對女兒無比寵愛,可女兒最終毒死了他。

這就是唐中宗李顯的悲慘一生。

如果李顯是個太平王爺,把心思全放在妻子兒女身上,倒也會逍遙一生,可惜他軟弱可欺的性格和他炙手可熱的座位相矛盾,決定了他如此凄慘的皇帝生涯。別人最差只是個妻離子散,可這位,在全身心付出寧愿當傀儡皇帝的情況下,被最信任的親人毒死,可謂史上最悲慘的皇帝。

李顯在家事上沒處理好,國事上也是一塌糊涂。應(yīng)該說,武則天給他留下的家底和環(huán)境是非常不錯的,但由于李顯親小人、遠賢臣,并且內(nèi)部爭斗不休,導(dǎo)致了邊境的不穩(wěn)。

北面的突厥進犯騷擾,西面的吐蕃也發(fā)兵滋事,最后,中宗只得將養(yǎng)女金城公主送到吐蕃和吐蕃首領(lǐng)尺帶珠丹結(jié)婚,這才平息了西部邊境。這次聯(lián)姻和太宗時期的文成公主外嫁不同。一為松贊干布的求婚,彰顯了大唐的領(lǐng)導(dǎo)地位;一為兵臨城下,被迫把女兒嫁出去求和,丟大唐的臉面。

好在中宗第二次當皇帝只有區(qū)區(qū)5年,也沒采取什么大的變革措施,沒造成國內(nèi)的動蕩,如果他多當幾年皇帝,說不定安史之亂就提前到來了。

毒死中宗后,韋氏才發(fā)現(xiàn)自己動手太早了,和婆婆相比,她還遠遠不具備直接當女皇帝的條件。

武則天從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就已經(jīng)是皇太后,從顯慶年間(公元656——661年)就開始內(nèi)部輔政,威勢與皇帝沒有區(qū)別,當時和高宗并稱為“二圣”。到她稱帝時(公元690年),已經(jīng)行使朝廷大權(quán)30年,威望卓著,朝廷中大多數(shù)官員都是她提拔起來的。再者,武則天稱帝時已經(jīng)67歲高齡,甚至歷史上大多數(shù)皇帝都活不到這個歲數(shù),就算是她當皇帝,還能撐幾年,最后還不是要把江山還給李家。所以當時反對的人并不是太多。

韋后則不然,首先他把持朝政滿打滿算不過5年,雖然同武三思合謀去掉一些反對勢力,但終究在朝廷中根基太淺,何況她所依仗的武三思父子已經(jīng)被李重俊殺死。再者有武則天坐皇位的前車之鑒,各路李姓王、朝廷大員對韋后登基的想法肯定已經(jīng)有所防備。

中宗活著,就是韋后的一把保護傘,雖然韋后當權(quán),但經(jīng)過了中宗的授意,其他人就是有意見,也只能是向中宗提。

鼠目寸光的韋氏母女明顯缺少政治斗爭經(jīng)驗,把自己遮陰的大樹鋸掉。當然也里面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唐中宗李顯發(fā)現(xiàn)了韋后和女兒的野心,于是幡然悔悟,決定制止兩人的行為。韋氏母女權(quán)勢熏心,最終鋌而走險毒殺李顯。

李顯死后,武后立即把中宗最小的兒子,只有十六歲的太子李重茂暫時送上皇位。韋皇后的想法是和原來的武則天一樣攝政,掌握大權(quán),待時機成熟之后取而代之。

可惜,理想總是可望不可及,現(xiàn)實與夢境總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當時,朝堂之上存在著三大勢力,一方是以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為首的皇后勢力,一方為太平公主勢力,一方為相王李旦及其子李隆基的勢力。

權(quán)力爭奪面前,親情都成了狗屁。

中宗尸骨未寒,三方就開始密切磋商蛋糕分配問題,經(jīng)過再三權(quán)衡各自的實力后,確定寫一份子虛烏有的中宗“遺詔”,內(nèi)容主要包括: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太平公主職務(wù)不變。

應(yīng)該說這份“矯詔”(假托或假傳的皇帝詔書)是根據(jù)三方勢力的實力以及大義、名分制訂,基本符合三方的利益。

“人心不足蛇吞象”,韋后不想把自認為自己勝利的果實分給別人,偷偷把內(nèi)容改為立相王李旦為太子太師,從而達到架空李旦,自己專權(quán)的目的。

韋后私自改了所謂的“遺詔”,自以為陰謀得懲,又想辦法進一步算計李旦和太平公主(“密與韋溫、安樂公主謀去之”)。

這種鉆頭不顧腚的行為必然遭到了另兩方勢力的反對,在李重茂上位后僅10天。相王李旦之子李隆基突然發(fā)動政變,偕太平公主之子薛崇簡率領(lǐng)羽林軍上萬騎包圍后宮,誅殺了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將韋氏一派一舉鏟除。

“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表f后和安樂公主這兩位瘋狂的女人,一切美夢如同肥皂泡一樣砰然碎裂。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