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大漢賢后事必躬親 比武則天更善于治國的皇太后

2016-07-05 21:55:2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說到皇太后臨朝聽政,歷史上漢、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大都曾有過這樣的時期。在這些臨朝聽政的皇太后中,人們的印象中最善于治國的

說到皇太后臨朝聽政,歷史上漢、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大都曾有過這樣的時期。在這些臨朝聽政的皇太后中,人們的印象中最善于治國的大概是非武則天莫屬了。其實,縱觀二千多年的帝后史,比武則天更善于治國還是大有人在的。這位皇太后就是東漢時期漢和帝劉肇的和熹鄧皇后鄧綏。

東漢是臨朝聽政的皇太后最多的王朝。自章和二年,即公元88年漢章帝劉炟早逝之后,后來的皇帝即位時年齡都非常小,基本上沒有執(zhí)政能力,所以就由皇太后臨朝聽政。東漢中后期百年歷史中,居然出現(xiàn)了六位實際掌握最高權力的皇太后。而東漢時期出現(xiàn)的外戚專政、宦官專政這兩大政治特色,無不與皇太后臨朝聽證有著直接的關系。在這六位臨朝聽政的皇太后中,有五位皇太后不是生前失權被廢,就是死于非命,而只有鄧綏是一位生前享盡無上尊貴、死后也盡享無限哀榮的皇太后。這與她一生事無巨細、事必躬親的勤政為民理念和一手抓節(jié)儉、一手抓生產(chǎn)的治國方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說起鄧綏,許多人都感到并不熟悉,但是,說起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造紙術,恐怕就沒有不知道的。當時,蔡倫之所能造出來的“蔡侯紙”,就是因為皇太后鄧綏的一道懿旨,命蔡倫出任尚方令,才讓蔡倫有了造出“蔡侯紙”的條件和機會。

鄧綏,南陽郡新野人,太傅鄧禹的孫女,東漢和帝劉肇皇后,史稱鄧太后。鄧綏出身名門,天資聰慧,喜好讀書,不喜女紅。六歲便能誦讀史書,十二歲通習《講經(jīng)》、《論語》,志在典籍而不問居家之事。因此,曾屢次被其母親責罵。母親以傳統(tǒng)男女有別的看法,認為女孩子唯有習女工最為重要,于是,她在白天學女工之外,晚上仍讀經(jīng)書,她父親則對她讀書較為支持,認為她才能勝過他其它幾個兒子。東漢永元四年,即公元92年,年僅十三歲鄧綏被漢和帝選入宮中時,其父鄧訓突然病故,因有孝在身,使鄧綏不能入宮。在家守孝三年后,永元七年,即公元95年,鄧綏因其姿美顏麗、絕異于眾而被召進漢宮。

鄧綏一入漢宮,就以絕色的容顏贏得了眾人的欽羨。亭亭玉立的她,皮膚皙細,滿頭秀發(fā),廣額修眉,鼻若懸膽,一雙鳳目閃著聰穎的神采,稍顯蒼白的面頰上又略帶桃紅,透出幾分撩人的風韻。言談舉止,端莊秀麗,體態(tài)婀娜,飄飄然不啻嫦娥下凡。而此時漢和帝已是十七八歲,春秋日盛,早解風情。一見鄧綏,立即為她的姝麗姿容所傾倒,深加寵幸。永元八年,鄧綏被立為貴人,居于嘉德宮,成為皇后以下等級最高的嬪妃。這樣一來,鄧綏自然成了陰皇后嫉恨的對象。

這位和帝的陰皇后,乃是光武帝皇后陰麗華之兄陰識的曾孫女。論起來,她與鄧綏是姑表親戚,且低鄧綏一輩。陰皇后于永元四年,即92年入宮,因精于書藝,聰明伶俐,又是先帝陰皇后的親戚,很受寵幸,被立為貴人不久,就冊立為皇后。鄧綏入宮以后,陰皇后的地位受到威脅和挑戰(zhàn),所謂“愛寵稍衰,數(shù)有恚恨”。此時此刻,鄧綏“恭肅小心,動有法度”,恃寵不驕。她深知宮中生活的微妙,對其他妃嬪,常卑辭克己,曲意撫慰。即使是宮中隸役,鄧綏也皆施以恩惠,從不盛氣凌人。因此,宮中上下,無不對鄧綏贊譽有加。

在后宮之中,鄧綏恭敬嚴肅,小心謹慎。侍奉陰皇后時,她朝夕勤懇,兢兢業(yè)業(yè)。每當皇帝問話時,總要停留片刻而后回答,不敢搶在陰皇后之前。因此,她的德行更加博得皇帝的歡心。永元十四年,即公元102年,這年夏天,陰皇后因巫蠱之事被廢。到了這年冬天,鄧綏被立為皇后。當時,各地向朝廷納貢,竟相搜求珍麗之物。鄧綏即位后,悉令禁絕,歲時但供紙墨而己,皇帝每欲為鄧氏家族升官封爵,鄧綏總是哀求謙讓。元興元年,即公元105年,和帝駕崩,剛過百日的劉隆即位,是為殤帝,二十五歲的鄧綏被尊為皇太后,開始了鄧綏長達十六年臨朝聽政的時代。

其實,對于這樣一個只有剛過百日皇帝的王朝,鄧綏雖然說是臨朝聽政,但是,實際上此時她已經(jīng)儼然是一個女皇帝。不得不承認,鄧綏的所作所為的確是一個紅顏女皇,她的勤政愛民絲毫不亞于歷史上的那些圣主明君。所謂事無巨細,事必躬親大概就是為她量身打造的成語。

事實證明,鄧綏成為臨朝聽政的皇太后是東漢一筆巨大的財富,她在位的時候?qū)|漢發(fā)展到了盛世的巔峰。鄧綏先是把漢和帝時期的一些后妃按照規(guī)矩送去了別園,還贈送了她們一些奇珍異寶,訣別時候分外感人。鄧綏說:“我與諸位貴人托皇上的福蔭都配于后庭,一同享受歡樂,十年有余?;实凼俏覀冑囈陨娴母荆欢谖覀儧]有更多的獲得幸福和庇佑下,先帝早棄天下,從此,我們失去了依靠。我們?nèi)找贡瘋?,不能自已。但是死者已矣,生者繼續(xù)?,F(xiàn)在我們應當照老規(guī)矩分別歸于外園了,再待在一起,容易回想起和帝在世時候的情景,徒增哀嘆。以前衛(wèi)國莊姜送歸妾《燕燕》之詩,泣涕長訣,分飛慘嘆的情景是不能比擬的?。∥覜]有莊姜的才華,只能賜各貴人王青蓋車,采飾輅,驂馬各一駟,黃金三十斤,雜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编嚱椝f的詩經(jīng)中《燕燕》之詩表達的意思就是舍不得曾經(jīng)朝夕相處的人。鄧綏用這首詩形容此情此景,可見她是視其他后妃為親姐妹的,只有親情才會這樣不舍得。

鄧綏開始臨朝聽政,便顯示她作為女主治國的非凡才能。當時,有太監(jiān)報告,宮中丟了一盒大珍珠要求拷問嫌疑人。鄧太后說:“如用刑拷問,必有屈打成招之人,不能用?!彼押髮m的人召集起來說:“今皇年幼,且新立。朕佐皇帝親政,后宮制度,尚待建立。今失珍珠一篋,如有拾到,可暗中送還,不予追究。如不送還將以盜竊論?!辈痪?,一名宮女將珍珠送還。由于鄧皇太后聰慧施德,平穩(wěn)的處理了后宮巫蠱等幾起事件。同時還特赦了陰皇后被廢后親屬受株連的案件。還親自到監(jiān)獄視察平反了很多冤假錯案。

鄧綏大力興辦教育,倡導學習。她拜當時最有名的才女班昭為師。學習經(jīng)書,兼習天文、算數(shù)等。她帶頭讀書,為宮中表率,要求太監(jiān),宮人,近臣按時聽課,在她的倡導下,皇宮中經(jīng)常書聲朗朗,逐漸形成了一股讀書的風氣。為了提高國民素質(zhì),她下令在全國興辦學堂,有時還親臨邸地監(jiān)考。有力的促進了國家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在此同時,鄧綏還十分注重一首抓節(jié)儉,一首抓生產(chǎn)。她反對奢侈,提倡節(jié)約,首先從自己飲食抓起,下令禁止貢獻二十三種強制養(yǎng)成的食物,說不能為了“盤中一點點,破壞土地一片片”。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她把上林苑,廣成苑中,可開墾的土地賞給農(nóng)民耕種。還命令各級官吏督察農(nóng)事,鼓勵農(nóng)民種冬小麥,增加一茬莊家。家貧無糧種者賜給種子。減少徭役,派軍隊幫老百姓修水渠,等等措施,有力的促進了國力的恢復。

然而,殤帝劉隆沒有活到一歲就駕崩了,于是,鄧綏立了劉祜為帝,是為漢安帝。劉祜年僅十二歲,鄧綏被尊為太皇太后,繼續(xù)臨朝聽政。

鄧綏兩度臨朝聽政以來,鄧氏家族外戚開始崛起,這是東漢時期的產(chǎn)物。東漢時期,凡太后攝知國政,必引外戚參預機要,委以重任。畢竟,對于皇太后來說,娘家的親屬是完全可以信賴的。據(jù)《后漢書·皇后本紀》說:整個東漢時期,“皇統(tǒng)屢絕,權歸女主,外立者四帝(安、質(zhì)、桓、靈),臨朝者六后(章帝竇后、和帝鄧后、安帝閻后、順帝梁后、桓帝竇后、靈帝何后),莫不定策帷簾,委事父兄,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但是,鄧綏臨朝時期,能鑒戒歷史的經(jīng)驗,從來沒有放任自家的親戚胡作非為,而是對他們管束的十分嚴厲。如果有胡作非為的,鄧綏從來不寬待。

當時,鄧綏兄長鄧騭官拜車騎將軍,他家中的有一個親戚,因為仗著自己有后臺有人便驕橫跋扈,目無王法,鄧綏知道以后便下了一道詔書,說:“我閱覽史書,往往看到以前外戚的賓客經(jīng)常假借皇親權威,輕薄虛浮,以至濁亂奉公,為民惡患。我對這些人表示深惡痛覺。但是歸根究底一下,出現(xiàn)這類情況的最終原因其實出在執(zhí)法怠惰松懈,沒有公正廉明。同時朝廷缺乏了不畏強權的好官吏,他們不即時執(zhí)行懲罰,所以才會越來越腐敗。天下黎明百姓和皇宮貴族其實人人平等,現(xiàn)在車騎將軍鄧騭雖胸懷敬順之志,但是其宗族廣大,姻戚不少,賓客奸詐狡猾,多數(shù)干犯禁令憲章。作為官吏應該明白自己的責任在哪里,不能相互寬容和包庇。”這無疑是鄧綏對自己家族中人的警告和暗示。此詔書一下,從此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徇私枉法的人大量減少,天下人無一不對鄧綏拜服的。

永初四年,即公元110年,鄧綏的母親病重,她親自侍疾。母親病故,她憂傷毀損,十分哀痛。鄧騭上書請求還家為母守喪,鄧綏本來打算讓他留下繼續(xù)執(zhí)政,但曹大家勸她說,讓鄧騭歸家守喪,既可全其孝義之名,又可贏得謙退之譽。鄧綏就聽從勸告,令鄧騭還歸故里,并居住在母親的墳冢之側(cè)守喪。

自鄧綏臨朝稱制以后,就經(jīng)常出現(xiàn)水旱之災,因此一些外族便趁機侵略,盜賊四起。鄧綏每每想到百姓挨餓受凍就不能安睡,生活供給都非常簡樸,節(jié)約下來的錢全部用來賑災救濟,因此天下又得以恢復平靜,百姓得到豐收,一片生機勃勃……

鄧綏總共執(zhí)掌東漢王朝十六年,她的勤政愛民之舉讓歷史上多少帝王遜色?令歷史上多少帝王該汗顏?可惜,鄧綏沒有稱帝,沒有成為先于武則天的第一女皇帝。由于,鄧綏由于事必躬親,勤勞過度,終年在自己四十一歲的那年,這一年是建光元年,即公元121年。

就在這一年的二月,鄧綏頒發(fā)了人生中最后一道詔書:“朕以無德,托母天下,而薄祐不天,早離大憂。延平之際,海內(nèi)無主,元元厄運,危于累卵。勤勤苦心,不敢以萬乘為樂,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違人負宿心,誠在濟度百姓,以安劉氏。自謂感徹天地,當蒙福祚,而喪禍內(nèi)外,傷痛不絕。頃以廢病沉滯,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解。存亡大分,無可奈何。公卿百官,其勉盡忠恪,以輔朝廷?!?/p>

這道詔書說的是:“我以無才無德的資本母儀天下,然而天不佑我,經(jīng)常遭受大災難,漢和帝去世殤帝延平年間,我唯有自己臨朝稱制。我臨朝稱制以來勤勤懇懇,一片苦心,不敢把大漢這萬乘之國兒戲。上求不欺天愧對先帝,下求不違背民意有負本心,至誠在于賑濟安度眾生,安定劉氏天下。自己覺得應當徹底感動天地,蒙受福祚,但是我丈夫和帝、庶子殤帝、母親新野君相繼去世,內(nèi)外喪禍,我的心傷痛不絕。近來老病纏身,長久不能親自去侍祠宗廟,也曾經(jīng)奮力想上原陵去,(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之陵墓)但是終日咳嗽吐血,都已經(jīng)臥床無法起身了。生死存亡,壽命大限,這是任何人也無可奈何的??墒潜M管我以后會死,公卿百官,還是應該勉力盡忠恪慎,輔助朝廷??!”

一個月之后,鄧綏病逝于漢宮,后與丈夫漢和帝合葬于順陵。鄧綏的謚號是“熹”,史稱漢和熹鄧皇后。這一個“熹”簡單明了地說明了一切,熹的意思簡單的解釋是光明,漢朝人把鄧綏謚號為熹,可見鄧綏執(zhí)政這些年的功績是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大家認同的。而根據(jù)古代謚法,“有功安人曰熹”,正概括了她為漢室勤勤懇懇的一生。鄧綏得到這個謚號也正可以說一句“號如其人。”的確,她十六年的臨朝聽政期間,朝政光明,沒有嚴重腐敗現(xiàn)象出現(xiàn)。天下強盛,大漢王朝在她的管理下達到了歷史的巔峰。當然,而作為一個女人的角度來講,這位比武則天更善于治國的大漢王朝皇太后,她有別于武則天鐵血政治的溫柔、賢惠、大度、得體、善良的淑女形象,不失為是現(xiàn)代女性學習和效仿的模樣。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