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印刷術發(fā)明者畢昇人物生平簡介

2017-03-14 15:31:18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 畢昇(約970-1051),北宋歙州人,在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發(fā)明活字印刷術。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

畢昇(約970-1051),北宋歙州人,在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發(fā)明活字印刷術。畢昇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是中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它為中國文化經濟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如今的木板水印畫仍用此法,統(tǒng)稱為“雕版印刷術”。畢昇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他在印刷實踐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艱難,認真總結前人的經驗,發(fā)明活字印刷術。其方法,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有具體記載。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畢昇發(fā)明的活字印刷術傳遍全世界。全世界人民稱畢昇是印刷史上的偉大革命家。關于畢昇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發(fā)明活字版的經過,除了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的記載外,還找不到第二個文獻資料。沈括只說他是個布衣,籍貫及生平一點都沒有交代。

所謂布衣,從字面理解就是沒有作過官的普通老百姓。關于畢昇的職業(yè),以前曾有人作過各種推猜,但最為可靠的說法,畢昇應當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fā)明者。由于畢昇在長期的雕版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雕版時最大缺點就是每印一本書都要重新雕一次版,不但要用較長時間,而且加大了印刷的成本。如果改用活字版,只需要雕制一副活字,則可排印任何書籍,活字可以反復使用。

雖然制做活字的工程大一些,但以后排印書籍則十分方便。正是在這種啟示下,畢昇才發(fā)明了活字版。從《夢溪筆談》中我們可以看到,畢昇的活版印刷術不是空穴來風,是基于前人版印書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而《夢溪筆談》對于活版印刷的流程的描述,對于后人的研究也是一筆重要的財富。1990年在湖北英山草盤地五桂村畢家坳發(fā)現(xiàn)畢昇墓碑。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