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歷史解密 > 正文

敵人太精明或政爭太愚蠢 《中俄密約》簽訂始末

2016-06-14 10:29:2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1896年10月3日,昔日北洋大佬、如今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歐游歸來,曾任駐日使館參贊的黃遵憲聞訊立即親赴津門,向李中堂求教外交局勢。此刻

1896年10月3日,昔日北洋大佬、如今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歐游歸來,曾任駐日使館參贊的黃遵憲聞訊立即親赴津門,向李中堂求教外交局勢。此刻李氏得意之情溢于言表,頗為自負地告訴黃:“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半月后,光緒召見李鴻章,據(jù)說“垂詢甚殷”,超過二刻。既然蒙兩宮如此“溫諭慰勉”,李氏心氣愈加高漲,在給老友兩江總督劉坤一的信中透露:“越日遂有譯署之命,未敢固辭。今日交涉,視前倍難,補救無從,唯有同分謗議而已。”不難看出,除了慨嘆任重道遠,其弦外之音乃因甲午一戰(zhàn)跌入仕宦低谷的李鴻章,似再受重用,強勢回歸。

李鴻章

那李氏心中滿滿的自得究系來自何處?這全倚仗一份止住了他下滑運勢的外交協(xié)定:《中俄密約》。

聯(lián)俄制日 遠東征服

中俄之所以會簽訂此密約,實為醞釀甚久、各懷心事之結果。

所謂“聯(lián)俄制日”政策,濫觴于古代之“以夷制夷”思想。這本是春秋時代中原各國防御周邊非華夏民族的一種策略,后為歷朝君主所秉承,演化成對付國內少數(shù)民族之一貫手法,亦稱作“以夷伐夷”或“以夷攻夷”。晚清以降,為應對各路西方列強之鯨吞蠶食,清政府將此策略常態(tài)化,即利用國際關系上各國間的矛盾,聯(lián)合、利用或依附某國來對抗其他國家,謀取實現(xiàn)本國外交安全。

三國干涉還遼的情景

堪稱黑色幽默的是,起初李鴻章曾將抵御西國的寶壓在日本身上。李氏提出聯(lián)日,“以東制西”,畢竟“日本距蘇浙僅三日程,精通中華文字,其兵甲較東島各國差強,正可聯(lián)為外援,勿使西人倚為外府?!闭b于此,1871年,李力排眾議,與日訂立《中日修好條規(guī)》,其中規(guī)定“若他國偶有不公或輕蔑之事,一經(jīng)知照,必須彼此相助,或從中善為調處,以敦友誼。”誰成想被清廷視為“同文同種”的友邦日本,居然玩的是外交訛詐之把戲。到了1874年,日本悍然出兵臺灣,李鴻章大呼上當,指出“為今之計,似宜用以毒攻毒,以敵制敵之策,乘機次第與泰西各國立約,借以牽制日本”。1881年中俄伊犁交涉期間,李轉而主張聯(lián)俄拒日。

俄皇亞歷山大二世

而此時的北鄰俄國,也正悄然制定一項“遠東征服”計劃。1885年,俄國單方違背了英、俄之前諾言,進攻阿富汗北部邊境,俄英矛盾由此激化。最終俄方慘敗,中、近東侵略計劃頓挫。這一切皆促使俄把擴張目光再度投向遠東。NBA流行的一句口號叫:“贏球靠防守”,此道理也適應于對外戰(zhàn)略。俄國欲征服遠東,首要須做好防御,此乃立足之本。故解決遠東防御問題遂成為這一計劃的關鍵所在。經(jīng)過長期勘察與反復討論,俄國官員認為,修筑一條橫貫西伯利亞的大鐵路,能解決這一難題,且最切實可行。此方案得到沙皇的大力支持。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曾言:“我閱讀了西伯利亞總督的許多報告,我必須以遺憾和抱愧的心情承認,對于這塊富饒的地區(qū),政府以前實際上沒有做任何事情來滿足它的需要,它被忽視了,但現(xiàn)在是時候了,而且照舊是該采取行動的時候了?!?同年,沙皇發(fā)布了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的命令:“要按最短的路程修建一條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

19世紀末主持俄國國務的大臣維特一語點破沙皇修路之個中三昧:

皇帝曾經(jīng)想把俄國的實力擴大到遠東,他之所以有這個念頭,是因為他第一次出巡就到過遠東。不過,他當時當然沒有形成任何肯定的計劃;他只是自發(fā)的想涉足遠東、攫取那里的地方。

北極熊已虎視東北!

前門拒狼 后門引虎

對于俄國之野心,清廷中樞似渾然不覺。

1895年4月17日,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條約規(guī)定:將遼東半島、臺灣和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斑|東半島”問題,嚴重挑戰(zhàn)到俄之“遠東征服”計劃,自然引來其強烈反響。早在《馬關條約》簽訂前,俄國政府就已有所行動。維特在得知日本有意染指遼東半島后,立即向沙皇尼古拉進言:“除非我們準備面對一場戰(zhàn)爭,或放棄遠東的廣大市場”,否則“我們決不能容許日本在大陸上獲得鞏固的立足點”和“攫取中國領土的任何部分”。維特認為,日本占領遼東,其意圖“主要是針對我們的,假如日本占領南滿,對我們將是威脅”,況且“假如我們現(xiàn)在讓日本人進入滿洲,為要保護我們的領土及西伯利亞鐵道,就需要數(shù)十萬軍隊,并大大增強我們的海軍”。總之,倘若當下置之不理,今后對于俄國遠東利益,肯定遺患無窮,決不能坐視日本在中國為所欲為。維特還指出,如果俄國干涉遼東問題,阻止日本的侵占計劃,“這樣,我們就會成為中國的救星,中國就會尊重我們的效勞,從而會同意用和平方式修改中俄的邊界”。于是俄國聯(lián)合法國、德國,于《馬關條約》簽訂當天,便命令三國軍艦在日本海面游弋。不久,三國正式向日本提出外交照會,“勸”日本放棄遼東。

眼瞅著三國之軍事警告步步逼來,已在甲午戰(zhàn)爭中耗盡國力、人力的日本,不得不對俄、法、德三國讓步。在俄調停下,日本準許清政府以3000萬兩白銀贖回遼東半島。毋庸置疑,“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是由俄國策劃與導演的一出“狼口奪食”的大戲,其用意是阻止日本人破壞它的“遠東征服”計劃,絕非向中國“獻愛心”。但在清廷看來,此舉恰印證了李鴻章“聯(lián)俄制日”的策略。在崇尚霸道與權謀的近代世界格局中,不管強國還是弱邦,若無幾個像樣的國際盟友,又焉能立足?俄國此番替中國出頭,頗讓四顧無援、苦苦尋求小伙伴的清廷,大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盟友即在不遠處之慨。故三國干涉還遼的成功,使“聯(lián)俄制日”的思想最終定型。故李鴻章的聯(lián)俄策略,從理論上而言,具有積極意義,作為一個弱國,中國要想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求生存,謀發(fā)展,實行以夷制夷,利用列強的矛盾的策略,是符合實際且迫不得已的。但從現(xiàn)實操作層面考量,該策略是把雙刃劍,倘運用不當,就會陷入自傷筋脈、“制夷不成反被夷制”的窘境。

俄國自然參透了清廷的心事,于是快馬加鞭,促成兩國結盟。1896年4月,恰逢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之期,按照外交禮節(jié),各國皆應遣重臣前往祝賀。清政府擬派湖北布政使王之春前往,但俄以“王之春位望未隆,與各國遣使相形難于接待”為由,指定要清室王公或大學士前往,實際上暗示非李鴻章不可。而此時之李鴻章,正因《馬關條約》之咎,虎落平陽,入閣閑居。于是俄使“賄通西后與李蓮英,使改派鴻章,且請假以全權,辦理還遼報酬事宜。”清政府考慮到沙俄干涉還遼有功,又是中國的債主,得罪不起,加之“聯(lián)俄制日”亦是眼下外交戰(zhàn)略題中必有之義,于是改派李鴻章為專使。李氏行前還特受到慈禧召見,談話“至半日之久。一切聯(lián)俄密謀,遂以大定?!庇美铠櫿碌脑拋砀爬础奥?lián)絡西洋,牽制東洋,是此行要策”。

為使李鴻章同意俄國在中國東北的筑路計劃,沙皇可謂煞費苦心。他惟恐李鴻章先赴歐洲,于是派特使專程前往蘇伊士運河迎接李鴻章,并給予李俄國最高禮節(jié)待遇。1896年5月3日,中俄舉行秘密會談。在談判過程中,俄方代表維特軟硬兼施,一步步將李鴻章套牢。他一方面以“中國的救星”自居,聲稱“我們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中國依靠我們才能得以保持領土完整”,并再三強調“為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必須有一條路線盡可能最短的鐵路,這條路線將經(jīng)過蒙古和滿洲的北部而達符拉迪沃斯托克”。另一方面,他又恐嚇道,如果中國不同意“借地筑路”,那么“俄從此能再助中國矣?”可見維特已經(jīng)真實意圖和盤托出。這顯然超出了之前清廷“聯(lián)絡西洋,牽制東洋”的預期。李鴻章自不敢答應。

維特未使李鴻章折服,于是沙皇尼古拉親自出馬。他單獨召見李鴻章,表示:“俄國地廣人稀,斷不侵占人尺寸土地;中俄交情近加親密,東省接路實為調兵捷速,中國有事亦便幫助,非僅利俄。華自辦恐力不足?;蛄钤跍A俄銀行承辦,妥立章程,由華節(jié)制,定無流弊。各國多有此事例,勸請酌辦。將來倭、英難保不再生事,俄可出力援助?!?/p>

此等承諾,確令李氏心動。何況中俄兩國間談判進展到這一步,李鴻章頗有些騎虎難下的尷尬,盡管“借地筑路”讓人甚感棘手,但考慮到此行目的是為“牽制東洋”而“聯(lián)絡西洋”,若繼續(xù)僵持,很有可能“東洋”還沒被“牽制”反倒得罪了“西洋”,雙方不歡而散,豈不是舊仇未泯,又添新怨,到頭來竹籃子打水一場空?為爭取“聯(lián)俄制日”,李鴻章遂決心接受俄議。他在1896年5月14日給總理衙門的電文中極力勸說總署,“約文無甚悖,若回絕必至失歡,有礙大局”。

后李雖在“借地筑路”問題上打算給俄國設置一些障礙,但維特巧施妙計,慷慨承諾如果建筑鐵路一事順利成功,將付給他三百萬盧布以為酬勞,并為此制定了一份議定書。李當然不會跟財神爺過不去,遂調頭做清廷工作,“俄既推誠,華亦推誠相與,勿過疑慮云……時促事煩,求及早請旨電復遵辦”。

1896年6月3日,李鴻章與俄國代表穆拉維約夫、維特分別在《御敵互相援助條約》(即《中俄密約》)上簽字。

該條約雖名為中俄兩國互相援助,但實際兩國權責并不對等。從長遠看,如果中國真正履行條約,俄國在戰(zhàn)時、平時都可以利用中國的土地、物資、港口等資源為己所用;而中國只有在戰(zhàn)時且俄國履行條約的情況下,方有資格享受某些利益。俄國達到了西伯利亞鐵路支線穿過中國東北的目的,將侵略矛頭名正言順的伸展到中國東北;而清廷從中得到的不過是俄國一句空頭承諾。說穿了,俄國利用清政府急于求援心理,趁火打劫了一遭?!吨卸砻芗s》本質上,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本欲關上前門驅走豺狼,孰知后門洞開,引來了虎豹。

中國的陽謀,俄國了然于胸;俄國的陰謀,難道諳熟外交的李鴻章未識破分毫?

翁相補臺 李相拆局

故甲午之后,淮軍四零八落、大勢已去,直督、北洋大臣職務又一并罷掉,李鴻章活脫脫一個“光桿大學士”。若想東山再起,李所能憑依的,唯有其縱橫捭闔近四十載的外交經(jīng)驗。誠如高陽所言:“李鴻章一生事業(yè),毀于日本;亟謀聯(lián)俄制日,以為報復?!惫世钪畼O力達成中俄聯(lián)盟,又隱伏其個人政治私念:借俄國之虎威,驅走其視為“豺狼”之翁同龢。此招堪稱“險上加險”:一來兇險,二來陰險。

俄國之行,李鴻章給清廷埋了一顆定時炸彈。到了1897年,一記雙響炮便讓朝堂眾人大為驚駭。當年11月1日,兩名德國天主教徒在山東曹州被殺,這為德國入侵垂涎已久的膠州灣提供了最佳的借口。從東亞地緣政治上審視,膠州灣對于俄國也十分重要。就在3個月前,德皇威廉二世訪問俄皇尼古拉二世,特意詢問膠州灣問題。俄皇允諾若必要時,德國可以使用此港灣。自此,德俄兩國已達成默契。無怪乎德國外交大臣亨羅艾認為“在全世界的歷史上,沒有一個政治問題,就像膠州灣問題一樣,被兩位君主如此坦白而誠懇地加以討論?!苯苹亩韲巳缤孜缒暌粯樱缘聡鵀榍膀?,待其與中國攤牌后乘機揩油。

11月14日,德國艦隊駛進膠州灣。一日后,樞廷之上,居然仍是一派逍遙氣象:翁同龢“邀禮邸過余便飯,錢、剛二公作陪,劇飲縱談甚暢,自辰抵申正乃去”。除了恭王臥病不便外出,四大軍機悉數(shù)齊聚翁府,打開陳釀,佐以佳肴,酣暢淋漓地聊了足足八個小時。與此同時,光緒陪著慈禧“詣圓明園課農(nóng)軒”,視察重修進度。就在這滾雷即將破空轟鳴之際,李鴻章卻在私底下忙得不亦樂乎。當日,李造訪俄國大使巴伯洛夫,請俄對膠州灣一事給予援助。第二天,翁同龢方知德國入侵之事。可見,李鴻章在俄國必設有眼線,且其故意遮蔽訊息,不透露給中樞,就是欲為俄國出兵東北制造口實,從而將失職禍水引向翁同龢。

翁同龢

臨此危局,翁同龢只得見招拆招,努力補臺。通過交涉,德國公使海靖提出“豎碑、撫恤、革李秉衡職、賠償、山東路礦及租膠州灣”六條要求。幾度磋商,對于中方意見,“彼不允卻不拂”,可知德方具有解決問題之誠意。稍后英國介入調停,總稅務司赫德徑直勸告翁:“此事若不速了,可憂者不僅兵費……各國添兵,意將何屬?而中國不聞耶;抑聞而不省耶?”言下之意,再拖下去,中國必有豆剖瓜分之禍。恰值此際,德國亦有盡快促成和約之意,至12月7日,相關條款基本議妥,中德交涉看似已近尾聲。

怎料翌日平地起驚雷,李鴻章居然私自邀請俄國向德國索取膠州灣,于是使得本趨明朗之局勢再度復雜化。握此口實,俄國大舉進軍旅順、大連,德國亦樂觀其成,甚至向俄表示“現(xiàn)在你的敵人就是我的敵人,……不管他是什么人”,態(tài)度轉而強硬,推翻前議。兩國合力玩起了雙響炮。

事已至此,清廷只得“打落牙齒和血吞”,再度與虛偽的盟友俄國討價還價。

1898年3月27日和5月7日,李鴻章、許景澄等與俄國代表分別在北京和彼得堡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和《續(xù)訂旅大租地條約》,主要內容包括:

1、旅順、大連及附近水面租與俄國二十五年,如雙方同意,租期可以延長;

2、中國允許俄國將中東鐵路修支線至旅順、大連;

3、清軍不能在租借地里駐軍,俄國對租借地有調動軍隊和治理地方權利。

俄國從而解決了三大問題:西伯利亞鐵路支線穿過滿洲;在中國東北擁有了旅順、大連兩大“不凍港”及利用中東鐵路支線和西伯利亞鐵路把中國東北和俄國連為一體。

梁啟超曾追溯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狂潮之源頭,指出“蓋近年以來,列國之所以取中國者,全屬新法:一曰,借租地方也,二曰,某地不許讓與他國也,三曰,代造鐵路也,而其端皆賴此密約(《中俄密約》)啟之?!贝艘患埞模o清末國人帶來的,是一場彌天的黑暗夢魘。

神對手+豬隊友=完敗!

1901年11月7日,李鴻章撒手人寰。俄國政府憾曰“此后中國再無助俄者”。兩年后,“拒俄運動”爆發(fā),俄國企圖永久占據(jù)東北的美夢與清廷的“聯(lián)俄制日”計劃雙雙化為幻影。

清末政局之紛亂,向來讓人感覺霧里看花、終隔一層。不過大體而言,無非與外患、內亂、改革、政爭關聯(lián)。只是愈綿延到最后,內耗權斗愈發(fā)激烈,甚或群僚可借公事之名,行傾軋之實。所謂國家利益,往往掛在口中,虛懸心頭。走筆至此,不禁慨嘆:引虎拒狼,無異玩火自焚,誰都怕豬一樣的隊友!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