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亡國之君:為何能打造中國史上最有骨氣的王朝?

2016-11-28 22:08:5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應該有不少,大概是一個王朝的結束就會有一個亡國之君。其中最著名的也不乏其人,縱觀二千多年的皇帝史,最著名的亡國之君

歷史上的亡國之君應該有不少,大概是一個王朝的結束就會有一個亡國之君。其中最著名的也不乏其人,縱觀二千多年的皇帝史,最著名的亡國之君非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檢莫屬。朱由檢,也就是崇禎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天啟二年,即公元1622年,朱由檢被封為信王,天啟七年即位,是為思宗,改元崇禎。他在位十七年,是明朝第十六世皇帝,也是最后一世皇帝。

十七歲的朱由檢繼位后,便誅殺了大太監(jiān)魏忠賢,為東林黨人平了反。此時,明朝已經(jīng)到了內(nèi)憂外患的地步。在內(nèi)部,朝廷上下黨爭愈演愈烈,加上連年天災,赤地千里,顆粒無收,導致了農(nóng)民起義的大規(guī)模爆發(fā);而在外部,滿清風生水起,不斷掠奪中原。崇禎皇帝竭盡全力,節(jié)儉勤勉,兢兢業(yè)業(yè),付出全部的精力,企圖挽回大明的衰亡,然而他專橫獨斷,剛愎自用,殺害忠良,中央權臣,致使朝廷內(nèi)部人人自危,最終眾叛親離;同時,他又橫征暴斂,向民間征收“遼餉”、“剿餉”、“練餉”等苛捐雜稅。最后終于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公元1644年3月,李自成率農(nóng)民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在紫禁城后的煤山自殺殉國。

縱觀崇禎皇帝的一生,雖然他勤于朝政,但是很難掩蓋他腐敗皇帝、亡國之君的污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腐敗皇帝、亡國之君,卻打造了一個歷史上最有骨氣驚人的王朝。即便是號稱最強大的漢、唐與之相比,恐怕也都望塵莫及。

先說說與漢朝相比。長期為明朝邊外患的是蒙古和后金,后金也就后來的滿清,而漢朝的外患則是匈奴。公元1449年,即正統(tǒng)十四年,為了打擊西部蒙古瓦剌的大舉進犯,在大太監(jiān)王振的慫恿下,明英宗朱祁鎮(zhèn)御駕親征,但因為用兵不當而導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墒?,漢高祖劉邦當年也被匈奴兵圍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最后的解決方案是,大漢朝廷去賄賂匈奴單于的老婆,請她吹枕邊風,這樣才放了漢高祖一條生路。而明朝則斷然拒絕蒙古索求財物換回明英宗的要求,英宗皇帝也是寧死不降,最后明朝另立新君打敗了蒙古。漢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則是御駕親征五征蒙古?!案曳肝覐姖h者,雖遠必誅!”這雖然并不適用于整個漢朝,但是,明朝卻有過如此令人耀眼奪目的輝煌。

再說說與唐朝相比。唐初國力強盛,威震四海??墒前驳撋降呐驯忘S巢的起義軍以及吐蕃的蠻兵都曾攻入大唐的帝都長安。更可以比較的是:在安史之亂和黃巢起義中,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曾棄都南逃蜀中。明朝則從未有過這種不堪的事例。當然,明朝也有永樂皇帝從南京遷都北京的事情,但遷都原因之一就叫做“天子守國門”。當時來自的蒙古外患時常入侵明朝的北方邊境,大明天子就是要親自站在第一線堅守國門。崇禎皇帝在北京形勢很危急、有人勸他遷都南京之時,他也是堅決拒絕,最后他登上煤山自縊殉國而死,這就叫做“君王死社稷”。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明朝無論是遇到多大壓力,多大的危機,既沒有屈膝投降,也沒有割地賠款。即便到了明末那種內(nèi)憂外患、無可復加的時候,依然兵分兩路頑強對付滿清地八旗勁旅和李自成起義軍,對關外的國土自始至終沒有放棄“全遼可復”的愿望。從明英宗到崇禎皇帝的幾次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明朝更是十分堅定,就是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正是在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大明朝精神!

崇禎皇帝在自殺殉國之前,曾擔心李自成起義軍傷害無辜百姓,便寫了一首絕命詩給李自成:“朕自去冠冕,以發(fā)覆朕面。任賊分裂朕尸,毋傷百姓一人?!闭l知崇禎皇帝一語成真,李自成起義軍進入北京后,殺人無數(shù),竟將北京變成血的海洋!更令人震驚的是,明末抗清比南宋抗元更加激烈,全家投井、自縊殉國、立戰(zhàn)而死的官員志士無數(shù),僅后來被追謚有據(jù)可考的就多達八千六百多人。他們大義凜然,壯烈殉國,從容就義,而就義前每每慷慨赴死,賦詩明志。明末絕命詩在數(shù)量上是歷史上空前未有的,而且大都是以熱愛祖國和堅持民族氣節(jié)為其主題,這無疑是中華民族原有的精神與民族氣節(jié)的真實生動的寫照?!澳改臧耸嘁樱斪詾橛?。兒,國大臣,不可以不死。” 這是明朝右僉都御史衛(wèi)景瑗為國殉難前寫給母親的訣別書中一句。

“勉哉元升。吾人見危授命,吾不為其難,誰為其難者!與君攜手黃泉,預訂斯盟,無忘息壤矣?!边@是明朝大臣馬世奇的自殺殉國前的一句話。馬世奇與華允誠,龔廷詳并稱無錫的“錫山三忠”。華允誠是明天啟二年進士,也是東林黨一員,明朝覆亡后曾出仕南明,清順治五年,因其拒不剃發(fā)而被捕,最后遇害于南京。龔廷詳,崇禎十六年進士,清兵南下時他正任官南京,順治二年,他穿戴明朝官服官帽,在南京武定橋投秦淮河自溺,隨亡明而去。馬世奇,崇禎四年進士,北京陷落后,他便整肅衣冠,向煤山方向叩拜,拜畢便自縊而亡。這三人在后來清廷安撫漢人時都受到了追封。

“八十日帶發(fā)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這是明朝江陰的一位地方官閻應元留下的一首絕命詩。閻應元于崇禎辛巳年,赴任江陰典史。清兵南侵,他率六萬義民,面對二十四萬清軍,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軍連折三王十八將,死七萬五千人。城破之日,義民無一降者,幸存者僅老幼五十三人。閻應元被俘后堅決不向清廷貝勒下跪,被刺穿脛骨,“血涌沸而仆”,卻始終沒有彎下膝蓋,最后英勇就義?!按竺魅倌杲缴琊?,一旦至此,雖上有亢龍之悔,下有魚爛之殃,而身居諫垣,無所匡救,法當褫服。殮用角巾青衫,覆以單衾,以志吾哀。”這是太常少卿吳麟征得絕命詞。吳麟征,天啟二年的進士。官至太常少卿。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攻打北京,吳麟徵堅守西直門,城破自殺身亡。

而就在這時,崇禎皇帝還在宮中抱怨百官都不來上朝,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此時絕望的鐘聲已在紫禁城響起,拼命抵抗的將士和大臣們紛紛慘死在李自成起義軍的屠刀下。崇禎皇帝更不知道的是,他的忠臣們比他早一天便掀起了自殺殉國的浪潮,因為北京外城已經(jīng)在頭一天就被李自成攻破了。當時由于自殺殉國的官員太多,一時都難以統(tǒng)計。就這樣,崇禎皇帝打造了歷史上一個最有骨氣的王朝,不知道算是幸福還是算痛苦。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