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中國大理的白族服飾體現(xiàn)了什么藝術特點

2017-02-27 13:18:55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大理白族是中國西南地區(qū)各民族中經濟較為發(fā)達,文化水平較高的民族。早在3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以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作為生產工具,

大理白族是中國西南地區(qū)各民族中經濟較為發(fā)達,文化水平較高的民族。早在3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以磨制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作為生產工具,生息和勞動在洱海地區(qū)。長期勞動形成的審美觀和民族風情,突出體現(xiàn)在白族服飾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為貴,再配以色彩對比明快而映襯協(xié)調、挑繡精美的披掛,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裝藝術上的高度智慧。

白族服飾總體上看,男子的穿戴簡潔樸素,中老年服飾較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以年輕姑娘的服裝為例,上衣多為白色或淺色襟衣或襯衣,緊袖管上鑲有各色花邊。外罩多為紅色,淺藍色為主的領褂。下穿白色或淺色長褲。腰系短圍裙,鑲有花邊,綴有繡花圖案。寬花腰帶和飄帶緊束腰身,頭梳獨辨,盤于疊成長條形的桃花或印花頭巾中間,再纏以紅頭繩,左側飄吊著一束雪白的纓穂,手腕上戴銀質或玉石的手鐲。腳穿繡花鞋。這一身打扮,濃艷而又不失莊重,線條美麗,婀娜多姿,飄然若舞,十分討人喜歡。

云龍山地白族的服飾,具有白族服飾式樣上的統(tǒng)一性,但由于居住的環(huán)境和生產生活方式的不同,在顏色上和裝飾上與洱海地區(qū)的白族有著明顯的區(qū)別,具有別樣的藝術美和實用美。

白族婦女的服飾,大理一帶多穿白色上衣,外套或紅或藍或黑色絲絨領褂,下著藍色寬褲,腰系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腰,足穿繡花的“百節(jié)鞋”;臂環(huán)紐絲銀鐲,指戴琺瑯銀戒指,耳墜銀飾,上衣右衽佩著銀質的“三須”、“五須”;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辮于后或盤辮于頭,都纏以繡花、印花布或彩色毛巾的包頭。

衣外腰帶為多層厚布縫制成硬板帶,女孩五歲起系圍,使腰身如蜂形窈窕。外系繡花飄帶的雙層短圍腰,或立或行總婀娜多姿。腳穿船形繡花鞋,表示江海無阻一生順利。鄧川一帶的未婚女子則戴小帽或滿布銀鈴的“鼓釘帽”、帽檐高翹的“魚尾帽”。居住在麗江九河的白族婦女的領褂,多為氆氌,袖、腳鑲著花邊,披著背有七星圖案的輕軟羊皮。保山阿石寨婦女所穿的對襟衣,前襟齊腰,后襟過膝,臂套彩色袖筒,前系長可及地的圍腰。

碧江白族婦女的服飾,頭戴鑲有海貝和白色草子的花圈帽,頂佩十數(shù)串彩色小珠子,身穿黑色或花色短衣,腰圍前后鑲著三道海貝和珠子的繡花圍腰,赤足。大理海東新婚女子的發(fā)飾,梳“鳳點頭”(鳳頭、鳳背、鳳翅、鳳尾俱全),身著大鑲大滾的紅綠衣褲;青年婦女也戴“鼓釘帽”。

鶴慶壩區(qū)甸北白族姑娘則以頭頂外罩或藍或紫或黑的兩幅1尺2寸見方的頭巾,外沿頭纏3丈6尺紅頭繩,象征一年360天。甸南壩沙河南婦女戴“千褶百皺荷包形黑色大圓帽”,象征頭頂日月。松桂、北衙婦女用2丈4尺黑布包成尖尖頭,象征一年24個節(jié)令。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