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揭秘古代皇帝死后都有哪些做陪葬品?

2017-02-28 16:07:3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古代每一朝的皇帝死后,在安葬之前都會隨葬很多陪葬品,皇帝認為這樣才能顯示墓的主人地位身份的高貴。 從歷史記載來看,清代的隨葬品比較

古代每一朝的皇帝死后,在安葬之前都會隨葬很多陪葬品,皇帝認為這樣才能顯示墓的主人地位身份的高貴。

從歷史記載來看,清代的隨葬品比較簡單,明代的隨葬品比較繁復(fù)。明代的隨葬品是非常多的,都留在棺槨內(nèi),大都是他們生前喜愛的一些金銀珠寶,還有衣服、飾品等等,有的還會有文墨或名字畫。

清代有獨特的隨葬品,尤其是道光的陵墓,跟其他任何陵墓都不同。

我們知道,人的肉身總要離去,對于帝王而言,這也是頭等大事。古代醫(yī)療不好,人的壽命普遍不長,所以帝王經(jīng)常從青壯年時起就開始考慮死后的事情。

道光十二年,道光性命垂危,擔心自己會死掉,所以將死后陪葬的物品膽子都寫好了。不過道光帝命大,那次沒死,又活了十八年。

十八年后是不是按照十八年前的單子,是否沒有增減,這個誰也說不清楚,唯一能看出來的是,道光帝隨葬品中衣服和鋪蓋很多,其次是朝珠,不過對帝王來說,朝珠太不值錢了。

道光帝陪葬的玉器也沒有記載??梢钥隙ǖ氖牵词顾粚⒔疸y珠寶列入單子,他的兒子也絕不會給他葬的那么寒酸,換句話說,帝王的隨葬品比他事先預(yù)想的,還要多的多。因為只有這樣,他兒子才認為自己進到了孝道。

當然皇帝陪葬品的安排不僅僅是他們的私事,也是國事,禮部有一套禮儀規(guī)定陪葬要有什么東西。比如穿戴要代表身份,皇室的成員也會送一些紀念品,表示哀悼等。

古代有這樣一種說法,“棺槨必重,葬埋必厚,衣裘必多,文繡必繁,邱隴必巨”。意思是死者陪葬的東西越多,代表生者對他的重視越多。

道光陵墓一共有三個皇后,她們的隨葬品規(guī)格差異性還是比較大的。

比如孝陵皇后,從她的殉葬品來看,她死時是親王福晉的身份,她的隨葬品一部分是皇帝賜給她的,一部分是家族陪送的,當然,因為她被降級了,所以不能使用皇后等同規(guī)格的服飾和飾品,也不會有很多皇室成員的陪送。

道光陵墓與眾不同的是,他的棺槨里沒有多少陪葬品,但是地宮金井里卻有許多陪葬品。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孝穆皇后有一枚玉扳指,十分珍貴價值連城,這枚玉扳指就曾在金井內(nèi)投放,金井的位置大致是在寶華峪陵寢地宮。

往金井中投放大量的珍貴的金銀珠寶和價值連城的飾品,它的作用在于鎮(zhèn)墓。

鎮(zhèn)墓,息壤,其實是帶有祭祀意義的,也帶有辟邪的意義,古人迷信,講究皇天后土,敬奉山神,所以會有投金入井的做法。

后來因地宮漏水,孝穆皇后棺槨被遷移了,跟后來的孝慎皇后一同葬入龍泉峪陵寢地宮。道光帝又往新的地宮井里扔金銀珠寶,用來辟邪。

陵墓是新的,就必須有貴氣的東西去鎮(zhèn)壓,何況玉器本來就有鎮(zhèn)壓鬼氣和辟邪的作用。這次動作比較大,將原來地宮的金井珍寶,取出來,投放到新地宮金井中,而且增加了很多新的金銀珠寶和玉器,為了祈禱山神庇佑,作為跟山神的供養(yǎng)。

道光帝是地宮身份最高的人,他葬入地宮的時候,金井的蓋子要打開,再次投放奇珍異寶,這次投放的比任何一次都要多。道光的棺槨放在金井上,金井的位置正好對準底部中心。

陵墓地宮的“香寶”,是皇帝的“印”,用兩種文字刻著帝王皇后一生的謚號,還有新任的皇帝為道光帝和皇后寫的悼文,“香冊”由十塊模板做成,鳳戲牡丹花紋十分精妙,歌功頌德辭藻飛揚,生前的繁華,死后也并不寂寞,不得不說有人生來就是命好。

這樣的陵墓在民國時期也有被盜過的痕跡,而且還被盜過數(shù)次。如果說道光帝還能保持死后的尊嚴,他的后妃卻沒能逃脫被盜墓賊光顧的命運了。

不過道光帝被譽為史上最虛偽的皇帝,因為他生前崇尚節(jié)儉,死后墓被盜發(fā)現(xiàn)他的陪葬品超過歷代皇帝,比建筑宏偉、工藝精美的乾隆皇帝裕陵還多花了37萬兩,比窮侈極奢、豪費無度的耗銀二百二十七萬兩的慈禧太后的定東陵,亦多花了13萬兩。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