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辟谷之術(shù) 為什么不吃東西不會餓死

2017-02-28 17:22:37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練過氣功的人一定會知道辟谷食氣的說法,辟谷是不吃東西,食氣是說練功,大意是練功的時候能達到一種自動停止吃喝的狀況。這本是過去道家當

練過氣功的人一定會知道辟谷食氣的說法,辟谷是不吃東西,食氣是說練功,大意是練功的時候能達到一種自動停止吃喝的狀況。這本是過去道家當做修煉成仙的一種方法,而今是辟谷養(yǎng)生師運用能量來修養(yǎng)身心的形式,其功效也還存在著爭議。

辟谷古籍記載,秦漢前的《大戴禮記·易本命》說:“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這是辟谷術(shù)最早的理論根據(jù)。

《淮南子·地形》也有類似的記載。而《人間》還載有實例,如記述春秋時魯國人單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絲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猶有童子之顏色?!边@也是史籍所載最早之辟谷實踐者。

《漢武帝外傳》載,東漢方士王真“斷谷二百余年,肉色光美,徐行及馬,力兼數(shù)人”?!逗鬂h書·方術(shù)傳》載:“孟節(jié)能含棗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p>

《魏書·釋老志》載,北魏道士寇謙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導引辟谷口訣,弟子十余人皆得其術(shù)。又謂東萊道士王道翼隱居韓信山,斷谷四十余年。

西漢司馬遷所撰《史記》中也有關(guān)于辟谷的記載。《史記·留侯世家》記述留侯張良稟體多病,采用導引、辟谷等術(shù)療疾并習練輕身之功。

《北史·李先傳》載:“服氣絕粒數(shù)十年,九十余,顏如少童?!薄端问贰り悡粋鳌份d:”因服氣辟谷,歷二十余年……每寢處,多百余日不起?!侗饼R書》中記載一個隱居于瑯琊山的修行者,練辟谷之術(shù),服用松子、白術(shù)、茯苓等生藥,以求長生不老。

《舊唐書》記載一個叫王遠知的人,修習吐納導引之術(shù),服食靈芝和白術(shù)等,活到百歲以上,且頭發(fā)烏黑、步履輕捷。《史記》載,張良在遷都關(guān)中后,“道引不食谷,杜門不出歲余?!蹦藢W辟谷,道引輕身。

蘇東坡曾在《辟谷說》中記述道:一人墮入洞中不能出,效龜息,“遂不復饑,身強力壯。后,卒還家,不食”。還曾在雜記中記載食陽光止餓。

據(jù)傳張三豐67歲進行辟谷 三年后終創(chuàng)太極?!稄埲S傳》曰: “張三豐, 遼東懿州 人, 名全一, 一名君寶, 三豐其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欣而偉, 龜形鶴背, 大耳圓目, 須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 所啖升斗輒盡, 或數(shù)日一食,或數(shù)月不食。書經(jīng)目不忘, 游處無恒,或云能一日千里……”

史書記載辟谷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時間或幾月、幾年甚至幾十年,其難免有夸大不實之處,但恐非純屬子虛。

辟谷方式:辟谷不同于人為追求的節(jié)食和斷食,因為“辟谷”對身體有利無害,而節(jié)食、斷食則會使身體虛脫。一些辟谷宗師將辟谷分為服氣辟谷與服藥辟谷。

“服氣辟谷”即以服氣與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氣為基礎(chǔ),通過服氣達到辟谷的目的,渴時唯飲清水或每日減食一口,至三年后,便會自然斷谷。

“服藥辟谷”即用服食藥物以代替谷食。藥方甚多,有取高營養(yǎng)而消化慢的豆、棗、胡麻、栗、酥、及茯苓、黃精、天門冬、術(shù)、人參、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于斷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藥方見《太清經(jīng)斷谷法》及《云笈七簽·方藥部》。

辟谷原理:現(xiàn)代醫(yī)學對與自己理論格格不入的“辟谷”境界也產(chǎn)生了興趣,一些醫(yī)學機構(gòu)是這樣認為辟谷原理的:

1.人體的衰老和疾病,主要原因在于大腸里的糞便堆積和發(fā)酵,產(chǎn)生了有害物質(zhì),使人體慢性中毒,而隨著辟谷日程的增加,體內(nèi)白血球數(shù)量超過正常的一倍或數(shù)位,從來可以達到來吞噬病原菌,治愈疑難雜癥乃至絕癥。

2.通過定期和不定期的辟谷,可使細胞處于“缺食奪氣”的狀態(tài),使人體內(nèi)外氣相通,加速細胞與外界物質(zhì)和能量的交換,而且還可以使人更易放松入靜,降低體溫,減緩人體脈捕跳動的次數(shù),從而延緩衰老,健康長壽。但以上理論還沒有任何的現(xiàn)代醫(yī)學能證明其功效。

后來通過實驗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辟谷”狀態(tài)對人的身體沒有明顯損害,練功者沒有饑餓感,他們的睡覺時間大大縮短,精力卻旺盛了許多,日?;顒油耆_M行,很多人的生理指標比之前還能好不少。

但是令人不解的是為什么人在不食五谷而食氣的狀態(tài)下生理狀態(tài)會更好?他們究竟是靠什么在維持生命呢?醫(yī)學無法解釋,我們也百思不得其解。

“辟谷”參考:“辟谷”源自道家養(yǎng)生中的“不食五谷”,是古人常用的一種養(yǎng)生方式。它源于先秦,流行于唐朝,又稱卻谷、去谷、絕谷、絕粒、卻粒、休糧等。

辟谷最早的記載源自《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作為一種延年益壽的養(yǎng)生法則,辟谷在很多古書典籍里也有記載。

傳統(tǒng)的辟谷分為服氣辟谷和服藥辟谷兩種主要類型。服氣辟谷主要是通過絕食、調(diào)整氣息的方式來進行,其效用目前缺乏科學依據(jù);服藥辟谷則是在不吃主食的同時,通過攝入其他輔食,對身體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

在科學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進行辟谷,確實有利于身體的健康,但其功效不應過分夸大,其中的科學原理仍有待研究。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