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貪吃到把自己給吃了 上古兇獸饕餮的身世解讀

2017-03-02 15:52:3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如果看過《長城》的人,那么應(yīng)該對四大兇獸有些了解。而饕餮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兇獸的結(jié)局竟然是自己把自己吃了,所以后世也多用他來形容貪

如果看過《長城》的人,那么應(yīng)該對四大兇獸有些了解。而饕餮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兇獸的結(jié)局竟然是自己把自己吃了,所以后世也多用他來形容貪婪。那么,下面就來解讀一下饕餮的身世之謎。

饕餮,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秘怪物,是貪欲的象征。在不久前上映的電影《長城》中,饕餮作為人類存亡的最大威脅登場,這既是對中國古代傳說的致敬,也賦予了這種怪獸新的特性。

“怪獸”的誕生起源多種多樣,有外星生物入侵,有人類生化試驗造成的惡果,也有傳說中曾經(jīng)存在過的神奇生物。而電影《長城》中所描繪的饕餮,原本來自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但影片更像是把這一生物視為“外星種族”般存在,作為對人類貪婪的懲罰從天而降。

何為饕餮?

——“四大兇獸”之一,貪婪的象征

更多人耳熟能詳?shù)摹八拇笊瘾F”青龍、白虎、玄武與朱雀是神話中光明的那一方,與之相呼應(yīng)的黑暗一面就是傳說中的“四大兇獸”混沌、窮奇、梼杌與饕餮。

關(guān)于饕餮的歷史記載很多,《神異經(jīng)·西荒經(jīng)》中有云:“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薄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也有云:“鉤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銅。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據(jù)晉代郭璞對《山海經(jīng)》的注解,這里說的狍鸮(páoxiāo)即是指饕餮。

如今多認為鉤吾山在山西境內(nèi),山西與河南接壤,電影《長城》的故事發(fā)生在北宋,當(dāng)時的都城為汴梁(即河南開封),無影禁軍的職責(zé)就是阻止饕餮越過長城向首都汴梁進犯。電影中的饕餮行動敏捷,頗有虎豹之速,疊羅漢式“爬墻”的場景讓人不免想起《僵尸世界大戰(zhàn)》中那段尸山屠城的場景;此外,張藝謀也取了“目在腋下”這個特點,將饕餮的眼睛放置在前臂兩側(cè)(雖然看起來更像是在肩上,但片中臺詞明確說明是在腋下,況且如果一頭怪獸還得抬起前肢用腋下來看你,估計就成喜劇片了)。

還有傳饕餮是龍生九子的其中一子,但這個說法遭到不少人的質(zhì)疑,因為作為“瑞獸”的龍子,卻混入了一個“兇獸”,實在說不通。

饕餮最大的特點就是貪吃,最后還把自己都給吃了(也有傳是吃太多撐死的)。所以,后人也將饕餮作為貪婪的象征,電影《長城》中,饕餮的出現(xiàn)就是上天為了懲罰貪得無厭的紂王而降下的禍患,人獸每60年就有一戰(zhàn),一直持續(xù)了兩千年,直到北宋。

一般稱為“饕餮紋”的紋飾最早出現(xiàn)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qū)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紋更常見于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遠在二里頭夏文化的青銅器上便有出現(xiàn)。饕餮是商周鼎的主要紋飾。國之重器,一言九鼎,在華夏先民心目中處于民族“圖騰柱”的地位。周鼎上的紋飾從商鼎的純饕餮紋上進一步演化,主要由饕餮紋和云紋所組成,以饕餮為中心,云紋環(huán)繞其周圍。饕餮在天上,從云層里探出頭,俯看人間,這大抵就是“龍”的前身了。

電影《長城》選擇以青銅色做為饕餮的顏色,頭上更有青銅鼎紋的紋路,就好像是青銅鼎上的饕餮化為真身降臨人間,也是對歷史的致敬。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