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太平天國很奇葩 竟然用大炮發(fā)射銅錢和蘿卜

2017-03-28 11:21:1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太平軍在永安時期因為沒有炮彈,大炮不得不發(fā)射銅錢,而在天京圍城戰(zhàn)中居然發(fā)射過蘿卜之類“長得像炮彈”的蔬菜。 早在金田起義時期,太平

太平軍在永安時期因為沒有炮彈,大炮不得不發(fā)射銅錢,而在天京圍城戰(zhàn)中居然發(fā)射過蘿卜之類“長得像炮彈”的蔬菜。

早在金田起義時期,太平軍中就有不少槍炮,咸豐元年(1851年)六月二十七日,清將烏蘭泰進攻新墟,一次就奪得太平軍火炮13門,都鑄有“太平左右軍”字樣,顯然,這些炮是起義后自行鑄造的,桂平當?shù)匾灿许f昌輝“開轅門造炮”的記載。

大炮對于太平軍而言十分珍貴,1852年太平軍在湖南岳州意外獲得當年吳三桂留下的鐵炮,便如獲至寶;進入南京后,重炮多被集中調配,如江北要塞瓜洲,就曾被分配裝備重2000斤的銅炮。相對而言,抬槍、鳥槍和小炮就普及得多了。

當時太平軍和清軍使用的火藥都是黑火藥,用“一硝二硫三木炭”的配方配制,這一配方根據(jù)火藥用途的不同,會有一定變化,大抵硝石成分偏高,則爆炸力強而燃燒性差,適合做炸藥;反之則適合做彈丸的發(fā)射藥。許多記載,如《復生錄》等都指出,太平軍的火藥“磺少力緩”,即硫磺比例低,發(fā)射推力不足,這樣的火藥發(fā)射彈丸,射程、穿透力都要大打折扣,早期就曾出現(xiàn)掃北軍大將吉文元和敵將比槍法,兩人同時開火,敵人彈丸卻先擊中吉文元。后期淮軍、洋槍隊更屢屢倚仗射程優(yōu)勢,在太平軍槍炮射程外開火,“安全地”摧毀太平軍的工事和火力點。

造成這一原因的關鍵,是火藥三種成分中只有硫磺無法自給自足。木炭可以自己燒,硝石可以將老宅、舊墻的磚土煮沸提煉而出,而硫磺除去購買成品別無他途。在清方的封鎖下,太平軍往往不得不減少火藥中的硫磺比例,結果便造成槍炮打不遠、穿不透的后果。

熱兵器時代的戰(zhàn)爭拼的是消耗,火器的戰(zhàn)斗力要靠彈藥的及時補充來發(fā)揮,在這方面太平軍差距更大,在永安時期因為沒有炮彈,大炮不得不發(fā)射銅錢,而在天京圍城戰(zhàn)中居然發(fā)射過蘿卜之類“長得像炮彈”的蔬菜。后勤的差距不光是因為封鎖,也因為觀念的落后:清軍不論前期、后期,都會在前敵設立“糧臺”,統(tǒng)一調度后勤,而太平軍則在每支部隊里都設立許多典官,各忙各的一攤子。1860年金壇之戰(zhàn),參戰(zhàn)的是兩支太平軍小部隊——盛明文部和黎立新部,但這兩支同在一個戰(zhàn)場的小部隊,后勤卻自成體系,互不往來,這種后勤模式只能讓原本有限的彈藥資源得不到最佳配置。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