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代皇帝請客吃什么?唐太宗賜半塊瓜
古代皇帝宴臣下乃是國家禮儀,當然規(guī)矩不可不定,按明制,可分大宴、中宴、常宴、小宴。一般只有節(jié)日,象立春、元宵、四月八日、端午、重陽、臘八日,或者在郊祀或宗廟及宮殿建成之際才有機會行“大宴儀”。至于大宴以下的規(guī)格,則“凡祀圜丘、方澤、祈谷、朝日夕月、耕、經(jīng)筵日講、東宮講讀,皆賜飯。親蠶,賜內(nèi)外命婦飯。纂修校勘書籍,開館暨書成,皆賜宴”。建國之初朱元璋、朱棣都在奉天殿行“大宴儀”,賜百官宴,宣德以后則改在午門舉行。當然,有時候皇帝一時興起,忽然想要“行禮”,只需找個合適的借口即可。《明史》載,宣德五年冬,“久未雪,十二月大雪,帝示群臣《喜雪》詩,復(fù)賜賞雪宴。群臣進和章,帝擇其寓警戒者錄之,而為之序”。
一國之君的皇帝,為了和下屬搞好關(guān)系,也常常請客。只不過,皇帝請客稱為“賜食”。所謂“賜食”,就是皇帝籠絡(luò)或獎賞下屬,而賞賜的一頓飯或吃的東西。不過,吃皇帝請的飯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
《史記》記載說,西漢初年有一個大臣名叫石奮,他的姐姐是劉邦的小老婆。石奮退休后,“上時賜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被实壅埵瘖^吃飯,石奮要跪趴在地上吃?!百n食”是恩寵。受賜者必須恭敬,跪趴著,肯定吃得不舒服。
三國才子曹植在《謝明帝賜食表》中說:“近得賜御食,拜表謝恩。尋奉手詔,愍臣瘦弱。奉詔之日,涕泣橫流。雖文武二帝所以愍憐于臣,不復(fù)過于明詔?!?/p>
盡管魏明帝曹叡是曹植的侄子,但侄子是皇帝,就算是叔長侄少,君臣關(guān)系也必須分清。因此,得到“賜食”后,曹植要上表謝恩。
當然,皇帝賜食下屬,也有真情流露的時候。唐太宗的宰相杜如晦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后太宗嘗新瓜美,愴然悼之,輟其半,使置之靈座?!边@半瓜之賜,出于一個皇帝的真情,非常難得。
唐玄宗召見李白并看了他的文章后,“帝賜食,親為調(diào)羹,有詔供奉翰林。”唐玄宗因為愛才請李白的客,也是出于真情。
北宋宋真宗有了兒子后,很高興,要請客,并且“宮中出包子賜臣下,其中皆金珠也。”皇帝有了兒子,以金珠賞賜大臣,與大家同喜,也算出于真情?!度f歷野獲編》中記載了明朝皇帝請客的情景:
“太祖時,百官朝退,必賜食于廷。蓋用法雖嚴,而馭臣有禮。且其事每日賜對無間寒暑,即恤勞亦宜然。至末年賜亦漸疏,唯每月朔望日。各衙門大小堂上官俱有支持酒饌,歷文昭章三朝皆然。
直至正統(tǒng)七年,光祿卿奈亨始奏罷之。惟元旦、冬至兩大節(jié)筵宴,禮部奏請舉行。其他如立春則吃春餅,正月元夕吃元宵圓子,四月八吃不落莢,五月端午吃粽子,九月重陽吃糕,臘月八日吃臘面,俱光祿先期上聞。
……至若萬壽圣節(jié)、郊祀慶成,則有大燕。太后圣誕、皇后令誕、太子千秋,俱賜壽面,又不再此例。”
明太祖朱元璋算是個勤奮的皇帝,他每天上班處理公務(wù),下屬們跟著忙活,朱元璋過意不去,他請客是經(jīng)常的事情,吃喝的食物也很豐盛。
到了明朝萬歷年間,皇帝長期不辦公,就不經(jīng)常請下屬們的客了,下屬們只能等著太后、太子過生日時混幾口吃喝。此外,就是逢年過節(jié)弄點元宵、春餅、粽子等。因此,做下屬的若是一味指望著皇帝請客來一飽口福,是很不靠譜的。
清朝的名臣林則徐也曾受道光帝賜食,他的日記記載:“幫貴差曹正全回楚,奉到恩賞御書‘?!帧ⅰ畨邸謨煞?,鹿肉一總封,恭設(shè)香案敬領(lǐng)?!碑敃r,林則徐是湖廣總督,以節(jié)儉名世的道光帝能請他吃鹿肉,很不容易了。
道光帝節(jié)儉中出了名的,道光即位后,首先想到提倡節(jié)儉,力戒奢糜,希望滿族臣民都能“返本還淳”,恢復(fù)入關(guān)前淳樸節(jié)儉的舊風俗,文武百官及天下百姓都以儉樸為榮,從而使國庫豐盈,恢復(fù)祖宗的盛世。于是帶頭從吃、穿、用上提倡節(jié)儉,決心挺大。從吃上,取消皇帝每餐至少有二十幾樣菜肴的慣例,每天每餐最多準許做4樣菜,有時只要1碗豆腐燒豬肝。
道光如此節(jié)儉,開始文武百官將信將疑,直到道光兩次大宴群臣,親眼目睹的赴宴官員相信道光是來真的。其中一次是皇后生日,道光設(shè)宴賞賜內(nèi)廷諸大臣,大臣以為皇后的生日應(yīng)該不會馬虎,定能一飽口福。誰知面前就放著一碗打鹵面,搞得赴宴文武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