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大詩人杜牧是怎樣一步步變成“官場變色龍”的
杜牧之所以今天還被大多數(shù)人知曉,是因為他的詩歌。然而當(dāng)世的杜牧,卻是一個政壇人物,他的理想也不在寄情山水,而在兼濟天下。杜牧的祖父杜佑乃大唐名相,一生留下相當(dāng)?shù)恼螛I(yè)績。但杜牧在50年短暫的生命里,不僅幾無耀眼的政治作為,而且還一度迷失人格,退化為“官場變色龍”。
就杜牧的才華而言,他本可以在政壇上有所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文人群中,能武的甚少,而杜牧就是鳳毛麟角的能文能武者。他不僅寫得一手好詩,而且還懂兵法。
杜牧對兵法,既非文人紙上談兵,也非一知半解。如果說缺乏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他是個軍事家的話有些過,那么說他是個出色的“軍事學(xué)家”則名至實歸。然而,這個出色的“軍事學(xué)家”長期困擾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難以作為。
在杜牧30歲左右的英年時期,曾經(jīng)被牛黨黨首牛僧孺賞識,得監(jiān)察御史,任上也頗得意,然而曇花一現(xiàn),此消彼長;另一方面,他在同樣是他上司的李德裕那里就看不到好臉色了。在牛李之爭中,杜牧曾一時倒向牛僧孺,但李德裕也提拔過杜,當(dāng)過杜牧的伯樂。所以,杜牧迫于形勢,忽左忽右,忽冷忽熱。
以人格的代價來換取升遷的機會,這種選擇對心高氣傲的杜牧來說,無疑是無比痛苦的。但是,即便是他首鼠兩端左右逢源,骨子里的孤傲還是被上司看穿了眼。
他們都沒有從心底把這個人才看定為自己的人。相比那些徹底失魂、從精神上也成為變色龍的同僚,他所遭受的是逆淘汰。史載,當(dāng)牛黨得勢后,“凡(李德裕)所薄者,必不次拔擢之”,而唯有杜牧“遠棄,其道益艱”,被外調(diào)到更遠的桐廬。由此可見,杜牧其實并不真正算哪一派,誰也不“待見”他。
長達40年牛李黨爭,幾乎貫穿了杜牧的一生,牛李黨爭結(jié)束了,杜牧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一個文武雙全的人杰,在并不太平的世道,終生壯志未酬,升遷無望,報國無門,沒有得到大展才華的一點機會,而漸次被廢為一個官場的“變色龍”,毀在了窩里斗中,實在是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