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與空心菜之間關(guān)系的傳說是怎么來的
比干,子姓,沫邑人(今衛(wèi)輝市北)。生于殷武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125年夏歷四月初四日),卒于公元前1063年。
比干一生忠君愛國倡導(dǎo)“民本清議,士志于道?!睘橐笊藤F族商王太丁之子,名干。
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xué),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輔帝辛。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股,鼓勵發(fā)展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紂王)的叔父,官少師(丞相)。受其兄帝乙的囑托,忠心輔佐侄兒——幼主紂王。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紂王殘殺,終年(公元前1063年)63歲。
神話傳說《封神榜》中,比干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也就是一顆天生有七個洞的珍奇心臟,因此被妲己要求剖出來供紂王觀賞。
比干因姜子牙的法術(shù)保護,服食神符后可以保護五臟六腑,剖出心臟后仍然不死,但剖心后若在路上遇見人賣無心菜,比干必須問他“人若是無心如何?”,若賣菜人回答“人無心還活”則比干可保不死;若賣菜人回答“人無心即死”比干就會立即斃命。結(jié)果比干剖心后遇見賣菜婦人,詢問后婦人回答“人無心即死”,比干登時血流如注,大叫一聲一命嗚呼。
比干當(dāng)場吐血而死相傳比干死后,天降大風(fēng),飛沙走石,卷土將比干尸骨埋于此處,故稱其墓穴為天葬墓。又說天葬墓四周生出許多沒心菜和空心柏樹,比干寧愿剖心為了國家為人民,感動萬物精靈為比干獻心;牧野地區(qū)人民為了懷念愛國英雄,并用比干心起名心鄉(xiāng)即新鄉(xiāng)。
比干是殷朝的政治家,是殷朝皇室的重臣,曾在國王左右輔佐國政。比干忠君愛國,為民請命,是敢于直言勸諫,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愛國者,被稱為“亙古忠臣”。受到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比干廟里陵墓古跡,碑墓均有傳奇,草木皆有說法,且生得奇特怪異,是天意,是巧合,還是變異所致,這是一個永遠(yuǎn)也解不開的謎,但這些神奇的傳說經(jīng)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