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孫悟空精通地煞七十二變 他會不會求雨小法術(shù)

2016-07-09 09:34:4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唐僧師徒離開隱霧山來到了天竺國外郡鳳仙郡。這鳳仙郡三大大旱,郡候心急如焚,張榜求賢,招募法師求雨。 唐僧說:“徒弟們,且休閑講。那

唐僧師徒離開隱霧山來到了天竺國外郡鳳仙郡。這鳳仙郡三大大旱,郡候心急如焚,張榜求賢,招募法師求雨。

唐僧說:“徒弟們,且休閑講。那個會求雨,與他求一場甘雨,以濟(jì)民瘼,此乃萬善之事;如不會,就行,莫誤了走路?!睂O悟空回答:“祈雨有甚難事!我老孫翻江攪海,換斗移星,踢天弄井,吐霧噴云,擔(dān)山趕月,喚雨呼風(fēng),那一件兒不是幼年耍子的勾當(dāng)!何為稀罕!”

照孫悟空如此說,他自然是會求雨的。

事實是什么呢?孫悟空根本就不會求雨,他這會只是愛吹牛的毛病又犯了!

我們看孫悟空是如何求雨的。

孫悟空讓郡候陪著唐僧說話喝茶,然后拉著豬八戒和沙和尚來到堂下空處。猴哥吩咐豬八戒和沙和尚一左一右為自己護(hù)法,自己念動真言,喚來東海龍王敖廣。然后,孫悟空真身飛上天空,告訴敖廣,鳳仙郡如何三年大旱,他要代鳳仙郡官員百姓問問敖廣,為何一直不來下雨。

在孫悟空看來,敖廣乃是司雨的龍神。鳳仙郡大旱,八成是鳳仙郡的官員百姓得罪了東海龍王。以他齊天大圣孫悟空的面子,只要開口,敖廣肯定要聽從。讓龍神下點雨,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敖廣連忙稟告說:“啟上大圣得知,我雖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輩。上天不差,豈敢擅自來此行雨?”敖廣說的是實話,天下諸仙各有職司,敖廣雖然有能力興云布雨,但也屬天庭水德星君管轄。沒有玉帝的旨意、水德星君的教令,東海龍王確實不敢隨便下雨。

幾年前,朱紫國王病重,孫悟空請東海龍王降雨。因為只是給國王找點無根水做藥引子,于是東海龍王打了幾個噴嚏,在皇宮大內(nèi)小小的范圍內(nèi)下了一場細(xì)雨。那雨有多小呢?三宮六院所有妃嬪,宮女,太監(jiān),全部把能裝水的器具拿出來裝雨水,結(jié)果匯總起來,得了小半盞(杯)。

正因為雨小,加上朱紫國王也沒犯什么大錯,東海龍王下點小雨,玉帝才沒有責(zé)罰。

可是,孫悟空卻沒有絲毫法律觀點,他只是認(rèn)為東海龍王在借故推托,有點生敖廣的氣了。敖廣不愧是修行了幾萬年的老龍,官場經(jīng)驗豐富,立刻想到了一個既不違背天條,也不傷害孫悟空顏面的法治——孫悟空上天去請玉帝下旨,同時敖廣立刻回家?guī)掀渌埳?,拿來下雨的法寶,旨意一到,立刻就可以下雨?/p>

孫悟空無奈,只能答應(yīng)。

在《西游記》中有一個妖仙真正會求雨,此人就是車遲國的虎力大仙。

我們且看虎力大仙是如何求雨的。

虎力大仙走上高臺,一旁有個小道士,拿來幾張符紙,一口寶劍。虎力大仙接過寶劍,念動真言,將符紙在蠟燭上燒了。之后,兩三個道士送來一道文書,虎力大仙一邊念咒,一邊點燃。

忽然間,只聽見前面供桌上第一枚令牌“嘭”一聲巨響,接著,半空中有悠悠的風(fēng)吹來。

豬八戒嚷嚷不好了,不好了。孫悟空明白妖怪真有幾分本事,于是拔了毫毛變成自己站在地上,真身飛上半空。在空中,孫悟空看到了天庭風(fēng)部二仙人——風(fēng)婆婆和巽二郎。孫悟空大怒,怒斥二人不幫自己幫妖怪,拔出金箍棒就要撒潑。

風(fēng)婆婆和巽二郎急忙停止刮風(fēng)。

下面那虎力大仙燒第二道文書,響第二道枚令牌,這時候半空中云霧遮滿。孫悟空又跳出來行兇,推云童子、布霧郎君急忙停止施法。

虎力大仙燒第三道文書,響第三枚令牌,鄧天君領(lǐng)著雷公電母立刻從南天門飛出。鄧天君和孫悟空算是老交情,孫悟空忍著怒氣解說了一遍,詢問諸位仙人為何來得如此整齊,為何要聽妖怪的號令。

鄧天君解釋說:“那道士五雷法是個真的。他發(fā)了文書,燒了文檄,驚動玉帝,玉帝擲下旨意,徑至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府下。我等奉旨前來,助雷電下雨。”

這時,虎力大仙急忙忙燒了第四道文書,響第四枚令牌,東海龍王敖廣等人立刻趕到。他們也被孫悟空勸阻了下來。

也就是說,真正的求雨,應(yīng)當(dāng)是像虎力大仙一樣,以五雷仙法,燒文書,表奏玉帝,玉帝同意,下旨讓九天應(yīng)元雷聲普化天尊執(zhí)行,再由普化天尊派出四部仙人具體執(zhí)行下雨任務(wù)。

整個求雨過程,就等于是一個繁瑣而嚴(yán)謹(jǐn)?shù)膶徟鷪蟾娴倪^程,中間環(huán)節(jié),一步不能少,一步不能錯,否則就有違天條。

當(dāng)初那涇河龍王,不就因為公開違背玉帝旨意中下雨點數(shù),而被斬首了嗎?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