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韓信生平:忍受“胯下之辱”其中蘊藏何種兵法?

2016-12-01 15:13:43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抱負遠大的韓信,理智地選擇了胯下之辱,種種考量之外,他從小得到《孫子兵法》的指引,視《孫子兵法》為自己的人生哲學,不可不說是重大的

抱負遠大的韓信,理智地選擇了胯下之辱,種種考量之外,他從小得到《孫子兵法》的指引,視《孫子兵法》為自己的人生哲學,不可不說是重大的原因??柘轮瑁捔隧n信的意志,使他能在忍耐的極點冷靜行事。

在韓信的早年行狀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胯下之辱。

據(jù)說有一天,韓信佩劍經(jīng)過淮陰街市。街市上的人,多有些狗屠商販,如同當年沛縣街市上的樊噲和周勃一般。手腳勤快養(yǎng)家糊口之人,最看不慣韓信這種破落子弟,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窮得吃不起飯,還酸溜溜地帶把劍,實在是討打。于是,在眾人的慫恿下,一位魯莽少年站了出來,橫街擋住韓信的去路,挑釁說:“別看你小子長得人高馬大,還喜歡佩劍帶刀,其實是他媽膽小鬼?!?/p>

韓信沒有搭理他。少年更來了勁,扯開衣襟高聲喊道:“你小子不怕死,捅我一刀。不敢捅,就從我胯下鉆過去?!北娔款ヮブ?,韓信一言不發(fā),久久地注視著這位惡少,最終彎下腰,匍匐在地上,從惡少的胯下鉆了過去。街市上爆發(fā)出哄堂大笑,大家都以為韓信是個窩囊廢。

胯下之辱的故事,同寄食亭長、漂母飯食的故事一樣,是司馬遷到淮陰踏訪時收集到的民間傳說,生動地傳達了淮陰的鄉(xiāng)土風貌和韓信的性情,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偉大的司馬遷,最愛這些軼聞掌故,他繼續(xù)為我們講述這三個故事的結局,漢帝國建立以后,韓信被封為楚王,衣錦還鄉(xiāng),找到了三位故事的當事人,分別做了不同的處置。對于漂母,韓信賜以千金;對于南昌亭長,韓信當面指斥他是小人,為德不終,扔給他一百錢;對于當年侮辱了自己的惡少,韓信對部下說:“此人也是一位勇士。當年他羞辱我的時候,我豈非不能一劍殺了他?不過,殺了他并不能揚名天下,因為忍受下來,才有了今天?!闭f完這番話后,韓信下令,提拔這位惡少作楚國的中尉,負責都城下邳的警衛(wèi)。

我讀《史記》,對于司馬遷所講述的這些歷史故事,喜愛之余,又有將信將疑之感。韓信衣錦還鄉(xiāng),賜漂母千金,擲亭長百錢,作為民間傳說來解讀,是常見的因果報應的故事,一報還一報,容易理解。唯有提拔惡少作中尉的事情,總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柘轮璧墓适拢О倌炅鱾鳎呀?jīng)成了漢語的常用成語,引申出來的意義,是說一個人只有能夠忍受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才能得到一般人所得不到的榮光。遙想當年,韓信匍匐下地,在眾目睽睽之下從惡少胯下鉆過,他那種能忍的功夫,已經(jīng)遠遠地超出了常人承受的范圍。

蘇東坡著《留侯論》說:“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碧K東坡的這段名文,本是針對張良說的,不過,將這段話用來解說韓信,也許更為合適。

韓信正是這樣的大勇豪杰,能夠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羞辱,他之所以如此能忍,是因為他心中有遠大的抱負。他自視甚高,展望甚遠,他舍小求大,忍辱負重。由此推想開去,青少年時代的韓信,究竟有什么遠大的抱負?他在淮陰街市上帶劍獨行的時候,他對未來究竟有何種夢想,在他那年輕的心中,誰是崇拜的偶像?韓信釣臺:淮陰是水鄉(xiāng),內(nèi)外運河、張福河、二河、古黃河等多條水道在此交匯,河道水澤之間,處處是歷史遺跡。

韓信用兵,最善用水,多次依水用兵的勝算,都是植根于淮陰水鄉(xiāng)的靈氣。我整理韓信的歷史,深感韓信是志在將帥的人,他自幼熟讀兵書,《孫子兵法》他熟讀成誦,孫子其人,或許還有輔佐周武王平定天下的姜太公,就是少年韓信心中的偶像??v觀韓信的一生,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兵家思想,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他的軍事生涯,也深刻地影響了他的性情和人生。可以說,《孫子兵法》,是了解韓信其人其事的一把鑰匙。

《孫子·火攻篇》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意思是說,國君不可因一時的憤怒而發(fā)動戰(zhàn)爭,將帥不可因一時的怨恨而貿(mào)然作戰(zhàn)。合于國家利益就行動,不合于國家利益就停止。簡短的話語,將正確行動的原則講得清清楚楚。重大的行動,不能受情緒的左右,怨憤時的沖動,最是大忌。決定動與不動的根本,在于前瞻性的算計,合于利益就行動,不合于利益就停止。

《火攻篇》接著道:“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币馑际钦f:發(fā)怒后可以重新喜悅,怨恨后可以重新高興,國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說,明君一定要對此慎重,將帥一定要對此警惕。安定國家保全軍隊的道理,就在這里。補充的說明,更為深入明白。喜怒哀樂的情緒,可以變化反復,國破身死的存亡,決然一去不回。兩相比較之下,孰輕孰重,孰是表面,孰是根本,一目了然。

俗話說,人生如戰(zhàn)場,兵法就是人生哲學。當韓信在淮陰街市受到惡少挑釁的時候,他眼前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忍辱負重,匍匐下地鉆胯,另一種是任氣使性,拔劍刺殺惡少??梢韵胂?,韓信若是選擇了后者,他可能在刺殺了惡少之后,被惡少的同黨們所殺,或者是成為殺人犯而被官府通緝逮捕,判處極刑。如此一來,歷史上將不會有連百萬之軍,決勝垓下的韓信。韓信也不可能衣錦榮歸,在楚王的輝煌儀仗中接受惡少的匍匐禮拜。

抱負遠大的韓信,理智地選擇了胯下之辱,種種考量之外,他從小得到《孫子兵法》的指引,視《孫子兵法》為自己的人生哲學,不可不說是重大的原因。胯下之辱,磨煉了韓信的意志,使他能在忍耐的極點冷靜行事。

想來,當韓信在淮陰回首往事時,他可能會認為自己的成功之始,就在應對了胯下之辱的挑戰(zhàn)。眼前這位惡少,他當年用生命挑戰(zhàn)生命,盡管是錙銖對千金,燕雀撓鴻鵠,畢竟是浪擲同樣寶貴生命的豪賭。敢做如此豪賭的人,也是一條血性漢子。于是,韓信不但寬恕了惡少,還起用了他。他也許覺得,當年的這位惡少是自己的命運使者之一?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