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魏忠賢是怎么死的?魏忠賢的功與過

2017-02-13 13:09:1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公元1627年,年僅23歲的明熹宗因縱于聲色而身患重病,不久即死去。魏忠賢深知皇帝對自己重要性,他曾想盡各種方法救皇帝的命。熹宗沒有兒子

公元1627年,年僅23歲的明熹宗因縱于聲色而身患重病,不久即死去。魏忠賢深知皇帝對自己重要性,他曾想盡各種方法救皇帝的命。熹宗沒有兒子,張皇后在熹宗死前舉薦熹宗的弟弟信王朱由儉作為皇位的繼承人,即明崇禎帝。崇禎帝早就不滿于魏忠賢、客氏的專權(quán),因而上臺后便伺機除掉這兩個奸邪之人。御史、諫官們也一哄而上,上書譴責魏忠賢的罪惡行徑。崇禎帝順水推舟,首先把魏忠賢趕出宮廷,安置在鳳陽。魏忠賢還沒有到達鳳陽就得到了皇帝要殺他的消息,魏忠賢眼見大勢已去,便在旅舍內(nèi)畏罪上吊自殺。崇禎帝下令將其碎尸萬段。與其一同作威作福的客氏先被趕到浣衣局服役,后被亂棒打死。魏忠賢與客氏的親族也大多被殺,依附他們的無恥之徒則被逐出朝廷。

魏忠賢的功與過

明熹宗臨死前曾專門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后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guān)鍵問題上。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quán)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jīng)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zhàn)敗后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系大明江山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nèi)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wěn),這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崇禎即位的時候,海內(nèi)難民揭竿四起、關(guān)外清兵虎視眈眈,在這種內(nèi)憂外患的嚴峻形勢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位富有處理軍國大事經(jīng)驗,以及善于把握動蕩時局的“能人”來獨當一面,雖然無法扭轉(zhuǎn)國勢日衰、積重難返的敗亡趨勢,但也不至于在短時間內(nèi)坍塌崩潰。但崇禎為了整飭內(nèi)政和平息民憤,更是為了獨掌大權(quán),借著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勢,一舉肅清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jiān)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后,終于領(lǐng)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diào)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時,無力回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了。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他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zhí)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