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開國皇帝劉邦殺了哪些有功之臣?為何沒有殺張良

2017-02-21 14:36:26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高處不勝寒,劉邦也不例外,劉邦打下江山稱帝時已經(jīng)年逾五十,老年的劉邦變得愛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當年一同南征北戰(zhàn)的功臣將領們,尤

高處不勝寒,劉邦也不例外,劉邦打下江山稱帝時已經(jīng)年逾五十,老年的劉邦變得愛猜忌、多疑,甚至不再信任當年一同南征北戰(zhàn)的功臣將領們,尤其是不放心異姓的諸侯,于是有眾多功將紛紛被劉邦殺害。劉邦上位后,便開始殺害項羽舊部歸降于他的將士,臧荼恐慌下起兵造反,成了首位犧牲的功臣。第二年,韓信被小人告以造反之罪名貶官入獄,5年后,皇后仍舊心中不甚惶恐,遂將其騙至長樂宮殺害,且慘遭株連滿門抄斬。

此后,劉邦不斷殘害功臣賢將,唯恐其部下為異己叛變,令朝中人心惶惶,當年為其開國打天下的將士們四下尋活路,韓王信生怕自己也難保生命,索性投降于匈奴求一活路,誰知最終還是難逃一死。同樣因恐懼降于匈奴的還有漢高祖的老鄉(xiāng)盧綰,二人患難與共,在劉邦逃亡時便陪同他直至稱帝,受封為燕王后也是不堪惶恐被逼無奈,最后也是同樣下場被殺害。最令人心寒的是彭越,他在陳豨反叛時未聽其相勸一同造反而是繼續(xù)忠于劉,劉邦聽聞此事后非但毫無感激之心,卻將其剁為肉醬分給群臣使用,更令人毛骨悚然。此事一出,英布深知自己也難以幸免,于是一了百了起兵造反,結果劉邦御駕親征將其平定。正是如此,在漢朝建立后,短短幾年時間里,當初生死追隨在劉邦身旁征戰(zhàn)的功臣紛紛死在他的手下。

太史公曾經(jīng)將韓信、張良、蕭何評價為“漢三杰”其中推韓信為首,劉邦曾經(jīng)公開表示,吾不如韓信,這樣一位運籌帷幄的謀臣,劉邦為什么殺韓信呢?其實劉邦殺韓信并不是一時沖動所為,而是蓄謀已久的。韓信家境貧寒,在反秦的斗爭中投奔了項羽,但一直沒有得到項羽的重用。在蕭何的推薦和保舉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為他出謀劃策,韓信軍事才能卓越,清楚的分析了兩軍形式,為劉邦大軍立下汗馬功勞,但韓信也是一位野心勃勃的軍事家,他并不滿足現(xiàn)狀,逐漸引起劉邦的猜忌。

在劉邦統(tǒng)帥大軍被項羽團團包住不得脫身的時候,向韓信求助,韓信卻把握時機,非但沒有派兵幫助劉邦,還要劉邦封他為“假齊王”借口是方便整理齊地的事務,劉邦看出了韓信的不臣之心,憤怒不已,無奈自己還被包圍,在陳平的勸說下,索性大筆一揮,封韓信做了齊王,韓信見狀立刻出兵解圍,但劉邦心里已有怨懟。劉邦與項羽對決時,本來約定同時出兵的韓信未遵守約定,劉邦吃了敗仗,韓信故伎重演,向劉邦討要好處,劉邦一舉攻破項羽大軍,統(tǒng)一天下,此時,韓信的重要性已經(jīng)大大削弱了,劉邦對他已經(jīng)起了必殺之心。劉邦借做夢懷揣韓信謀反的信,將他扣押了,呂雉趁劉邦在外,偷偷摸摸將韓信殺了。只留下“狡兔死,走狗烹”的詩句來驚醒后人了。

眾所周知,劉邦晚年變得愛猜忌、多疑,不再信任當時一同征戰(zhàn)沙場的功臣將領們,唯恐異己叛變,于是有眾多功臣諸侯紛紛被害,韓信被殺,蕭何入獄,那么身為漢初三杰之首的張良下場如何,有沒有被高祖所殺呢?對于張良之死,通常有兩個說法,一是安享晚年,居官善終;還有一個說法是功成身退,隱于山林。

張良為人深明大義,了解劉邦的心思,在高祖登基后,便選擇了明哲保身的從政之路。張良為人聰明,懂得察言觀色,天下初定后便假借自己身體羸弱之名極少出門參政,隨著漢高祖政權逐漸穩(wěn)固,張良便從師者退居賓客,對天下大事極少出謀劃策,不左右劉邦的決策,保持著可有可無的角色與時進時退的姿態(tài)。在劉邦斬除異姓王的過程以及皇室斗爭中都極少參與,盡量避免被卷入其中,也使自己沒有給劉邦帶來威脅感,免于被誅殺的下場。

張良在劉邦有意換太子時,考慮到天下未穩(wěn),各項制度尚未完善,如若發(fā)生此事則下場很嚴重,于是答應幫呂后出謀劃策保住了太子之位,也正因此贏得了呂后對他的敬重。有傳言稱張良協(xié)助劉邦平定天下后,便功成身退,追尋其道教先師,隱居于通城一風景秀麗的黃袍山隱居下來,該山甚至以其師命名為張師山。張良還在此修建道觀,創(chuàng)辦書院收學生,從此不聞天下政事,安生于此。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