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揭秘:蔣介石憑“三千佳麗”打贏了中原大戰(zhàn)

2016-11-25 15:42:1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中原大戰(zhàn)”是1930年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間的軍閥戰(zhàn)爭。因為這次戰(zhàn)爭主要在地處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鄰近地區(qū)進行﹐所以又稱

“中原大戰(zhàn)”是1930年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間的軍閥戰(zhàn)爭。因為這次戰(zhàn)爭主要在地處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鄰近地區(qū)進行﹐所以又稱為“中原大戰(zhàn)”。

1928年6月北京張作霖安國軍政府垮臺后﹐蔣介石與閻錫山、馮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間的臨時團結轉化為激烈的內部斗爭。1929年蔣介石先后打敗了桂系李宗仁﹑馮玉祥﹑張發(fā)奎﹑石友三和唐生智﹐威逼閻錫山。閻錫山先采取以攻為守的策略﹐在1930年2月10日電請蔣介石下野﹐繼而又聯(lián)絡反蔣失敗的馮玉祥﹑李宗仁等人組織反蔣同盟。

閻錫山的反蔣號召﹐得到了以汪精衛(wèi)﹑陳公博為首的國民黨改組派﹐以及鄒魯﹑謝持為首的西山會議派和馮玉祥﹑李宗仁等反蔣政治派別與軍事集團的響應和支持。3月中旬﹐鹿鐘麟等五十七人通電擁戴閻錫山為中華民國陸??哲娍偹玖瞟o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為副總司令。

4月1日﹐閻﹑馮﹑李宣誓就職。閻錫山在石家莊設立總司令部﹐自兼第三方面軍總司令﹐由河北向山東進兵﹔以李宗仁為第一方面軍總司令﹐由廣西向湖南進兵﹔鹿鐘麟為第二方面軍總司令﹐由陜西向河南進兵﹔石友三為第四方面軍總司令﹐由魯西南會攻濟南。4月5日﹐蔣介石撤免閻錫山本兼各職。

4月12日﹐蔣介石任命韓復榘為第一軍團總指揮﹐在魯西阻閻軍南下﹔劉峙為第二軍團總指揮﹐由徐州沿隴海鐵路西進﹔何成浚為第三集團軍總指揮﹐在河南許昌以南地區(qū)牽制馮軍﹔陳調元為總預備兵團總指揮。5月1日蔣介石在南京誓師北上﹐5月11日下達總攻擊令﹐中原大戰(zhàn)正式爆發(fā)。

蔣、閻、馮的中原大戰(zhàn)歷時七個多月﹐雙方投入兵力逾百萬﹐戰(zhàn)線綿延數(shù)千里﹐是中國近現(xiàn)代歷史上一次規(guī)模最大的軍閥戰(zhàn)爭。結果馮玉祥通電下野,閻錫山宣布辭職,蔣介石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暫時統(tǒng)一了國民黨各軍事集團。此后,反蔣勢力仍然存在,但已失去了問鼎中原,與蔣介石一決勝負的軍事實力。蔣介石的全面勝利的臺前雖然是靠的是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幕后卻隱藏著鮮為人知的玄機。

中原大戰(zhàn)爆發(fā)前后,國內戰(zhàn)局十分緊張,但給外國商人帶來了大好的商機。大戰(zhàn)還未打響,外國商人就忙得把一船一船的西方軍隊淘汰下來的軍火運進中國。然而,與那些販運軍火的外國商人不一樣的是,在那些觀察過中國內戰(zhàn)的外國記者的眼里,中國人打仗,不只是用長槍大炮,而且還要用袁大頭和煙土。無論各方軍閥之間結盟也罷,交戰(zhàn)也罷,各自的代表都在煙館和娼寮里把酒言歡,大大小小的交易不停地在簽字畫押,只要價錢合適,袁大頭和煙土到位,戰(zhàn)爭也就結束了。

中國那時候的戰(zhàn)爭,的確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撒錢兵法,缺了這個法寶,好像戰(zhàn)爭就沒味道了。那個以東陵挖墳聞名的小軍閥孫殿英有過這樣一句名言,政治也好,打仗也好,無非就是怎么把錢掙回來,再怎么把錢撒出去。在孫殿英看來,蔣介石要算是個中的的翹楚,所以他是老大。其實,但凡成點氣候的軍頭,多是此道的斫輪高手,只不過,強中自有強中手,碰上了一比,就看出誰都手筆更大了。

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一邊是閻錫山、馮玉祥,一邊是蔣介石。一群小軍閥首鼠兩端,在兩邊都派有代表,蔣介石出手闊綽,對于這些代表,要錢給錢,要女人給女人,絕口不談立場,也不要求他們站在自己這邊,而閻錫山雖然也給錢,但斤斤計較,給人報銷點路費,就要求代表回去勸說主公出兵相助。結果是被蔣介石拉過去的人越來越多,連本來傾向馮玉祥、閻錫山的人,也都紛紛翻了臉。

在蔣介石的手下,有位專門撒錢的高手,大名叫作何成浚,此公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位列上將,卻沒有帶過一兵一卒的經歷,而專干穿針引線、鑿墻洞、挖墻腳的活計。中原大戰(zhàn)的的西線,蔣介石把何成浚派了過去當總指揮。他所指揮的軍隊,都是跟他沒有任何淵源的雜牌軍,這些依違于兩邊的小軍閥,一個不小心,沒準就倒戈了。可是何成浚自有辦法,他從漢口調來一長列“花車”,停在戰(zhàn)線己方一側,花車里不僅有美酒佳肴,云煙云土,而且還有三千佳麗,幾乎把整個漢口有點模樣的妓女網羅一空。不僅自己這一方的軍官自然可以進去享受,而且還十分歡迎對方的排以上軍官過來享受一番,吃喝嫖賭之余,還可以帶一摞袁大頭走路。

就這樣,在中原大戰(zhàn)的西線戰(zhàn)場,留聲機里毛毛雨的靡靡之音,蓋過了槍炮的隆隆之聲。馮玉祥親率主力在東線苦戰(zhàn)之際,西線已經到了全線瓦解的邊緣。大戰(zhàn)結束后,幾乎丟光了老本的馮玉祥在日記里寫道,他的西北軍哪兒都好,就是一見不得錢,二見不得女人。

岳飛說,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但沒說武官不能愛錢,不可好色,可見在過去的戰(zhàn)爭中,金錢美女作為基本的激勵手段,是不可或缺的。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次兵伐交,最后沒辦法了才動粗操家伙。伐謀伐兵,都要有金錢做后盾,因為這種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手藝,其實就是做買賣,多財才能善賈。北伐之初,革命軍有主義,有精神,仗打贏了,有威有勢,軍閥們紛紛靠過來,一旦人多勢眾,主義和精神就不要了,不但要清除共產黨,而且還跟國民黨左派分了手,當了家天下的新人,仔細打量一下,好像跟舊人也沒多少區(qū)別。于是再來一次軍閥混戰(zhàn),精神和主義還是靠不住,只能靠古已有之的老法子。多少年以后,有個研究這段歷史的西方人看得明白,國民黨取代北洋軍閥,叫做“流產的革命”。

中原大戰(zhàn)是北伐統(tǒng)一全中國之后國民黨內部最大的內戰(zhàn),戰(zhàn)事蔓延河南、河北、山東、湖南、湖北,各方投入兵力超過一百三十萬,造成官兵傷亡在三十萬以上。南京國民黨政府為了應付戰(zhàn)事經費而到了接近破產的邊緣。東北軍入關以后,關外空虛亦間接導致了日后的“九一八事變”。

從更高的層面看,這次戰(zhàn)事反映了國民黨北伐統(tǒng)一表面背后的重大隱患危機:國民黨沒有能力以政治策略,去解決中央與地方軍事實力之間的矛盾而要訴諸武力。中原大戰(zhàn)的結果雖然以代表中央的蔣介石勝出;但是他所倚仗的各種手法,包括以職位、金錢、美女收買對手部下,拉攏一派打擊另一派,雖然一時有效,但其實都無助增加國民黨內派別間的團結。日后的西安事變,以至抗戰(zhàn)勝利后國共戰(zhàn)爭國民政府軍的潰敗,在某程度上都是國民黨這種危機的再現(xiàn)。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