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慈安是誰?咸豐皇帝在位時慈禧為何斗不過慈安

2016-12-09 17:49:0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豐帝死。他臨終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

咸豐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咸豐帝死。他臨終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三、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咸豐皇帝“派載垣等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的上諭

印章(由慈禧掌管)。顧命大臣擬旨后要請兩位太后蓋上“御賞”和“同道堂”印章。

“御賞”、“同道堂”章咸豐皇帝的原意是讓八大臣和兩宮太后權力互相制約,既不讓輔臣一手遮天,又避免后宮專政。但后來的事實證明,咸豐皇帝的如意算尊鈕祜祿氏、葉赫那拉氏為皇太后的諭旨

盤落空了,他的臨終遺命,分散權力的目的沒有達到,而制造矛盾的后果卻日見凸現(xiàn)出來。它的一個直接后果是引發(fā)了“辛酉政變”。關于政變的過程和結局,許多書里都有詳盡記述,這里不再多說。我們更關心的是慈安太后在這場政變中所起的作用。

辛酉政變中的獨特地位。這場政變實質上就是一場朝廷內部的權力之爭。一方是兩宮皇太后和以恭親王奕為首的皇族,另一方則是咸豐帝臨終任命的八位贊襄政務王大臣。這場政變的組織者、策劃者和領導者是慈禧,其主要倚靠的骨干力量是奕,但也絕對不應忽視慈安在其中的作用。

她作為一位德高望重的名正言順的原中宮皇后、當時的母后皇太后,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她是這場政變中決定成敗的關鍵性人物。這一點,機敏而工于心計的慈禧比誰都清楚。慈禧更清楚自己是靠“母以子貴”才登上皇太后寶座的,養(yǎng)心殿東暖閣太后垂簾聽政處聲望、資歷、影響力遠遜于慈安。如果不將慈安爭取過來,奪權、垂簾聽政的目的就達不到。慈禧憑其如簧之舌,終于將慈安拉到了自己這一邊。反過來,如果慈安旗幟鮮明地堅定擁護咸豐帝的遺命,毫無保留地支持并站在八大臣一邊,辛酉政變就不會發(fā)生,這段清史就得重寫。

日常朝政中的表現(xiàn)。有書記載,慈安“及與孝欽后(慈禧)垂簾聽政,首簡恭王入軍機處。時國人稱孝貞優(yōu)于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孝欽優(yōu)于才,而判閱奏章,裁決庶務,及召對臣工,咨訪利弊,悉中款會”。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時人對慈安和慈禧的評價是各有所長,慈安“優(yōu)于德”,慈禧“優(yōu)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務由慈禧處置,但每遇朝政大事,還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決定。慈安太后的理政之才主要表現(xiàn)在:

一、重用能臣,“同治中興”。慈安與慈禧密切配合,發(fā)揮己長,勵精圖治,在朝內重用奕、奕、文祥、倭仁等重臣,外用一批優(yōu)秀的漢族將領,如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使得同治年間出現(xiàn)了“中興之象”。1914年出版的《清朝全史》記載:“同治改元之初,即知曾文正公之賢,授為兩江總督。文正感其知遇,盡心謀國。而東宮(指慈安——筆者)則自軍政、吏治、黜陟、賞罰,無不咨詢文正而用其言?!庇谑钱敃r遂有“至軍國大計所關,及用人之尤重大者,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之說。

慈安端?;侍笾畬毝?、誅殺安德海,朝野稱快。清朝制度:太監(jiān)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jiān),他依仗慈禧的寵信,胡作非為,肆無忌憚。朝中大臣,甚至連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請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獲得許可。但他不知收斂,一路招搖,途經(jīng)山東境內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

丁寶楨迅速將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護,慈安“立命誅之”。結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于慈安的力主其間,安德海才得以伏法,當時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三、立阿魯特氏為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經(jīng)17歲了,到了立后成婚的年齡。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兩人各執(zhí)己見,最后決定由同治帝自己決定。結果同治帝采納了慈安的意見,同意立阿魯特氏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宮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力。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