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翁同龢是帝師 也是發(fā)明龍井蝦仁的饕士

2017-03-01 09:05:2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對于龍井蝦仁,美食家高陽說:“蓮房魚包:蓮蓬未結實,還藏在荷花中時,成為蓮房;自梗上截斷,由底部挖去內(nèi)瓤,塞入活鯉魚塊,加酒醬香料

對于龍井蝦仁,美食家高陽說:“蓮房魚包:蓮蓬未結實,還藏在荷花中時,成為蓮房;自梗上截斷,由底部挖去內(nèi)瓤,塞入活鯉魚塊,加酒醬香料,上籠蒸熟供客。這個吃法雅致得很,但老饕恐不會欣賞。翁同龢發(fā)明一味菜,叫做龍井蝦仁,即由西湖龍井茶炒蝦仁,真堪與蓮房魚包匹配。”這里說的蓮房魚包,是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中所錄,至清末仍有傳承。而翁同龢創(chuàng)造的龍井蝦仁,剛一問世,人即欣賞,遂被仿制傳播,流布各地。兩者相較而言,后者比前者影響要大,反響也好。足見翁同龢有美食智慧,謀劃有道。

龍井蝦仁被傳承為名饌,與翁同龢的身世、資望和學問都密邇相關。他的祖父翁咸封,官至海州學正;父翁心存,道光二年進士,同治帝師傅,官至工部、兵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兄翁同書,道光二十年進士,官至安徽巡撫。他本人為咸豐狀元,光緒帝師傅,歷任刑部、工部、戶部尚書,并曾兩入軍機,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文稿》等。這樣的顯宦世家,自然也是華酌世家,使翁同龢成為饕士。據(jù)民國時期的《實報》載:素有“南官之家”之譽的廣和居,以精湛的江南鄉(xiāng)菜攬客,“名公鉅卿、詞人騷客,爭相會集,門庭若市。而尤著者,如潘伯寅尚書,翁叔平相國……時時雅集于居中”,翁叔平即翁同龢,潘伯寅為咸豐二年的殿試榜眼,后被賜為太子太傅。

因為他倆是廣和居的???,為南官主顧中的“尤著者”,故而使廣和居名譽鵲起。又因為廣和居的饌品基本是南官主顧們將自家的私房菜傳授,使此店遂成宦友共享的樂趣風氣,如潘炳年太守的潘魚,韓心畬侍郎的韓肘,江韻濤太守的江豆腐等。高陽所說翁同龢發(fā)明龍井蝦仁,也是這期間為入店隨俗而入其列的。翁的家鄉(xiāng)常熟在江蘇南部龍井產(chǎn)茶區(qū),境內(nèi)還有富產(chǎn)魚蝦而聞名的昆承湖;他能發(fā)明此饌,與他久居北京為官而生長出張翰那般“莼鱸之思”的情結有關。

那時候,江南人早已慣說“喝茶”為“吃茶”,文言則謂“啜茗”、“喫茗”;茶不止能喝,其葉也可吃。龍井茶馳名北方,與乾隆南巡時贊揚此茶之美,使其成為貢品的行為很有關系。四五月間上市的龍井新茶,形狀扁削光滑,色澤翠綠,香氣清馨,滋味甘鮮清口,并含有新鮮橄欖的回味。泡在杯中,清澈透底,一“旗”一“槍”,亭亭玉立。故而,向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之四絕美譽。喝上一杯,遂覺心曠神怡,目明心清。茶中含有茶素,可增進血液循環(huán),對防止高血壓癥有很大好處;還能使人消解疲勞,精神煥發(fā)。所以,用這種茶汁做蝦仁,并有如雀舌一樣的茶片做配料,令人不能不推服翁同龢的聰穎和智巧。

再說蝦仁。從習慣的意念上說,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青蝦為人賞識。江浙之境,江河湖泊如網(wǎng),盛產(chǎn)魚蝦。過了冬眠入春,蝦便開始游動,雖無夏季肥大,但此時蝦肉最為挺實而脆滑,亦有嚼勁。因體積尚小,故謂蝦仁。蝦仁的加工,江南人最為擅長?,F(xiàn)吃現(xiàn)剝,但謂“剝”也不準確,而是擠,這樣可不損壞蝦仁表面的那層黏膜,以保持其滑嫩的口感。擠蝦仁時,一手先從頭后處往下推,使蝦肉離殼而松動,另手擰去蝦頭,然后從蝦尾處向前一擠,一粒青白的蝦仁便脫殼而出。說時遲,那時快,這一套連貫的動作在巧手之間麻利而快捷,不出五分鐘,一盤菜的用量便擠得了。

而北京所用的青蝦,大凡來自天津大沽。徐柯說:“天津大沽之蝦,取諸海中,色白而鮮。他處之蝦,皆細碎不可食,惟用京法以酒澆而生嚼之,差有風味。”(《滿漢通吃·津人食魚蝦》)這說的是醉蝦,但不是京法,而是來自江蘇一帶的吃俗。徐柯說這話的時候,翁同龢已經(jīng)創(chuàng)造出了龍井蝦仁。

說到翁同龢。他后來因為支持康有為變法,為慈禧忌恨,被開缺原籍,戊戌政變后遂遭革職,永不敘用。可是慈禧剛死,他于宣統(tǒng)元年后期,又被詔復原官,仍常去廣和居。但他未曾料到,龍井蝦仁已經(jīng)悄悄融入浙菜譜系。因為龍井茶的故鄉(xiāng)畢竟是在杭州,錢塘江亦盛產(chǎn)青蝦,杭州廚師做起來最是得心應手;搛一箸龍井蝦仁入口,舌尖也已抵在了蘇堤春曉。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