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林黛玉葬花是“山寨” 唐伯虎才是專利發(fā)明人

2017-03-02 10:34:2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核心提示:葬花習俗的發(fā)明人本是唐寅。唐伯虎所居是桃花庵,所種是牡丹花。花開時節(jié),他邀約文征明祝枝山臨花雅集,飲酒賦詩,“有時大叫慟

核心提示:葬花習俗的發(fā)明人本是唐寅。唐伯虎所居是桃花庵,所種是牡丹花?;ㄩ_時節(jié),他邀約文征明祝枝山臨花雅集,飲酒賦詩,“有時大叫慟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細拾,盛以錦囊,葬于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唐寅行徑終歸文人癡狂驚世駭俗,黛玉葬花才是順情順理合體合身。難怪世人都知黛玉事跡,少有人記得唐寅發(fā)明。

第五回是寶玉的紅樓夢,第二十三回是黛玉的紅樓夢。寶玉在太虛幻境看圖畫聽曲子,黛玉在大觀園收看《西廂記》收聽《牡丹亭》。寶玉接受性教育,黛玉接受審美教育。

移民大觀園的二十三回,從大俗到大雅,是漸變過來,但見參差,并不覺得突兀。鳳姐賈璉處理家(公)務(wù)分包工程是一層俗,談及昨夜性事又是一層俗。金釧打趣寶玉吃嘴上胭脂是一層艷,寶玉寫四季夜事即景又是一層艷。寶黛共讀西廂是一層雅,黛玉聽牡丹亭又是一層雅。

警幻仙子大動聲色的教育工程,唯一的收獲卻是寶玉的性啟蒙;茗煙大肆收羅的黃色小說艷情腳本,真正的效果卻是寶黛的美文教育。但凡做導師者,很可以從中汲取一些教訓。

西廂牡丹是賈府禁忌,有后文寶釵的兩度遮掩(黛玉、寶琴),加一堂公民教育課(黛玉)為證?!段鲙洝贰赌档ねぁ范际墙麜堑燃壊⒉灰恢?,似乎《西廂記》更嚴重。因為《牡丹亭》的戲目,在前文已經(jīng)多次出現(xiàn),元春省親及賈府過年,俱點過戲?!段鲙洝穮s是后文才現(xiàn)身。

但是成為寶黛言情方言詞典的僅是《西廂記》。黛玉收看《西廂記》,收聽《牡丹亭》,一舉收獲兩大言情范本。黛玉感動于《西廂記》的只是“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心痛神馳”于《西廂記》的“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蒙府本的批語因此說:“兒女情,絲毫無淫念,韻雅直至!”

黛玉被《牡丹亭》喚起的感動,亦不是死去活來的男女情,“心動神搖”的是牡丹亭的“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如醉如癡”的是“你在幽閨自憐”等句,并“良辰美景、賞心樂事”等,都是《驚夢》唱詞。

黛玉其后的創(chuàng)作,內(nèi)中的主題也都是對時光流逝的感傷,《西廂記》《牡丹亭》是其審美淵源和抒情原典。黛玉創(chuàng)作所言情懷都是滄桑之嘆,都是對于“好”的焦慮,對“了”的恐懼,篇篇都是愁緒,從無一字有歡欣。

寶玉已有青春期綜合征,“忽一日不自在起來,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來進去只是悶悶的”,后才有讀西廂;黛玉的青春抑郁癥,則要到后文第二十六的“瀟湘館春困發(fā)幽情”,先讀《西廂記》,后才引發(fā)青春期。

葬花習俗的發(fā)明人本是唐寅。唐伯虎所居是桃花庵,所種是牡丹花?;ㄩ_時節(jié),他邀約文征明祝枝山臨花雅集,飲酒賦詩,“有時大叫慟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細拾,盛以錦囊,葬于藥欄東畔,作《落花詩》送之?!碧埔袕浇K歸文人癡狂驚世駭俗,黛玉葬花才是順情順理合體合身。難怪世人都知黛玉事跡,少有人記得唐寅發(fā)明。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