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母嬰 > 幼兒教育 > 正文

孩子鬧情緒時父母這樣做

2016-01-02 23:33:0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面對孩子的情緒,父母最常見的反應是:以暴制暴。讓孩子無法對自己負責,失去從錯誤中反省學習的機會,容易養(yǎng)成遇到挫折“只會怪別人”的惡習。

三個步驟破解孩子情緒密碼

步驟1: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xiàn)情緒反應,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淀下來。

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感覺,是一個人對周遭事物的主觀感受,因此沒有對錯之分。它是一種能量,一旦涌現(xiàn)了,絕不會憑空消失,需要有效抒解的管道。

教育專家指出,國人因文化的關系,并不接納負向的情緒。在孩子出現(xiàn)負面的情緒時,大人往往回以“不可以這樣”,或是輕忽壓抑,而不能提供孩子一個實際練習面對和處理負向情緒的機會,或是體會孩子在處理這種情緒時需要一段心理歷程。例如:當我覺得害怕、緊張、擔心、嫉妒時,我覺得如何?我可以怎么辦?

如此一來,孩子表面上可能沒事,但內心那股“氣”依然存在,”情緒垃圾”愈積愈多,最后一發(fā)不可收拾。

不過,同理孩子的情緒,并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xiàn)當成工具,對父母予取予求。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guī)范。

步驟2:協(xié)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并厘清原因

接下來,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xié)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例如:”看你哭得這么傷心,一定很難過,對不對?”響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覺。

之后,繼續(xù)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發(fā)生什么事了?”協(xié)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厘清情緒背后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癥下藥。

步驟3: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案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例如:”玩具被同學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四個方法提升情緒力

方法1:身心覺察,換個想法更好

孩子的情緒反應,特別容易牽動生理的變化,例如:害羞時容易臉紅、緊張時心跳會加速、害怕時會發(fā)抖等等。平時多和孩子練習身體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肌肉放松、靜坐等,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情緒覺察力,穩(wěn)定情緒波動。

方法2:愛與肯定,累積快樂存折

塞利格曼強調,建構孩子的正向情緒并不是教孩子盲目的樂觀,或者否認、避免負面情緒。充足的安全感、肯定孩子的自我、溫暖熱情的家庭氣氛、無條件的愛但有條件的獎勵,以及許多好事件,都能為孩子架設一張“情緒安全網”。

方法3:親子共讀,豐富情緒語匯

故事是現(xiàn)實世界的縮影,孩子從故事中辨識不同情緒,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快樂及憂傷等不同情緒。藉由讀后討論和角色扮演,父母引導孩子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察事情的始末,了解書中人物在哪些情境下、做哪些事,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學習從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感受。

方法4:身教重于一切

良好的典范勝過千言萬語。在處理孩子情緒之前,要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

教育專家感慨指出,很多父母在處理情緒時經常言行不一,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和孩子一樣,但對于孩子的問題卻一副道德勸說,而導致孩子對于父母的管教失去信心。

孩子透過觀察、模仿,不斷吸收父母因應情緒的風格,在孩子面前適當表現(xiàn)你的情緒益顯重要。偶爾和孩子分享自己如何從錯誤中學習的往事,也有助于拉近親子之間的距離。

最后,要提醒家長的是,“EQ教育不是特效藥,而是漢方藥”,孩子的改變需要時間。培養(yǎng)情緒力是一個持續(xù)進行的過程,一旦開始,就會漸入佳境。只要父母投入時間和耐心,運用技巧和練習,就能調好孩子的情緒體質,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