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群 > 名人養(yǎng)生 > 正文

解說十大名人的養(yǎng)生長壽秘方

2017-06-21 17:39:50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今天小編為你們介紹十位名人,雖已年過九秩,他們依然在用辛勤的工作和真誠的思考詮釋生命的意義;他們養(yǎng)生各有經驗,但一致的是:心態(tài)特別

今天小編為你們介紹十位名人,雖已年過九秩,他們依然在用辛勤的工作和真誠的思考詮釋生命的意義;他們養(yǎng)生各有經驗,但一致的是:心態(tài)特別年輕。

8位名人的養(yǎng)生之道

1、邵逸夫:103歲再退休

邵逸夫:102歲。1907年出生,掌管香港無線及邵氏兩大娛樂王國。

2009年10月19日晚,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香港無線TVB)在香港將軍澳電視城舉行了42周年臺慶亮燈儀式,眾星捧月下的TVB主席邵逸夫,不時揮手向大家(微博)微笑問好。年過百歲的邵逸夫將于明年1月1日起離任電視廣播公司主席職務,開始享受他的退休生活。

在香港,人們親切地稱他為“六叔”(邵逸夫在家排行老六)。有人說,“六叔”所經歷過的百年,遠比他所拍攝的任何一部影視作品更要精彩動人。這位叱咤娛樂圈大半個世紀的老人,除了傳奇的電影人生,也以102歲高齡成為全球最年長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有記者曾經問他養(yǎng)生秘訣何在?邵逸夫說:“我的最大樂趣是工作,只有保持工作才能長壽。”他年輕時每天晚上只睡5小時,中午小睡1小時,其它時間都在工作。甚至到古稀之年,仍堅持每天工作16個小時。直到現(xiàn)在他還出席無線電視每兩周一次的高層會議。

邵逸夫是個笑口常開的人。據香港無線電視總經理陳志云說,“六叔”很喜歡看以搞笑聞名的《憨豆先生》,他還喜歡多跟年輕人接觸,說這樣自己的心態(tài)也更年輕。

2、錢學森:四菜一湯就挺好

錢學森:98歲。1911年出生,著名科學家。

去年錢老過生日,法制晚報的記者胡曉華送去了花籃,但并沒有當面見到錢學森。“錢老主要在家靜養(yǎng),基本上也不見任何客人。”

在有些文學作品甚至新聞報道中,為了體現(xiàn)錢老的敬業(yè)精神,經常寫道,錢學森為了工作,常常一邊抽煙,一邊冥思苦想。“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還特意澄清說,父親從不抽煙,也不喝酒,這是他一生堅持的原則。”

錢老常說:“我沒有時間考慮過去,我只考慮未來。”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才是他的“養(yǎng)生經”。

3、侯仁之:就愛徒步旅行

侯仁之:98歲。1911年出生,歷史地理學家。

侯仁之擅長長跑,長年堅持運動,跑得動時跑,跑不動時散步,現(xiàn)在身體不是很好,天氣好的時候,就讓護理人員推著他到北京大學未名湖走一圈。

北京地理學會副理事長朱祖希是侯老的學生。他認為,侯老長壽,除了堅持長跑,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胸懷寬廣,另一個是徒步旅行。

侯仁之認為,到大自然中去,一方面游覽大好河山,增加知識。另一方面身心可以得到愉悅,對增強免疫力很有好處;這方為養(yǎng)生之道。

4、吳清源:一生求“中”

吳清源:95歲。1914年出生,圍棋大師。

圍棋大師吳清源的自傳書名叫《中的精神》。他這樣解釋,“中”這個字,中間的一豎將口字分成左右兩部分,這左右兩部分分別代表著陰和陽。而陰陽平衡的那一點,正好是“中”。在圍棋上,要思考“中”的那一點。

吳清源說:“我從來不把圍棋當做勝負來考慮。無論輸贏,只要下出了最善的一手,那就是成功的一局。”日本的圍棋勝負是比較雙方圍地的大小,而中國的規(guī)則卻有所不同,在棋盤上活著的棋子多的一方是取勝一方。“我認為,比起勝負來說,那是生存權的象征。”

吳清源說,每當痛苦時,他就背白居易的詩: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吳清源從小身體很差,曾經得過肺結核,那個時代,肺結核的死亡率非常高,但吳清源幸免于難。他后來回憶說,可能得益于一個小舉措——開窗通風。“我堅持每天開窗通風,習慣了寒冷,也就不易感冒了。”

5、貝聿銘:思考讓人不老

貝聿銘:92歲。1917出生,建筑大師。

“他身體其實并不好,卻讓你感覺渾身是勁兒。”新華社記者王軍最近一次見到名人貝老是幾年前在蘇州,當時貝老受家鄉(xiāng)之邀,從美國回到蘇州,創(chuàng)作他的收山之作——蘇州博物館新館。

長年關注城市變革的王軍,接觸過很多建筑家,但“像貝老一樣,八九十了,還在不辭辛苦忙碌工作的不多。”

貝老笑稱“我就是個勞碌命”,人到蘇州,每天埋頭工地,有時忙碌至凌晨。但在王軍看來,這正是他不老的秘訣。

“思考可以讓人不老。”王軍說,“蘇州那次,他是從美國飛來的,可能本身腰不是很好,坐得又太久,腰有點難受。即便如此,下午他出現(xiàn)時,依然活力四射——他是一個意志頑強、有信念的人。”

王軍說,和貝老接觸,會被他的快樂感染。比如他總會問一起聊天的人,你會說什么話?上海話?廣東話?然后和對方聊各地的方言;再比如,談到石頭,他不僅會聊這石頭怎么用,還會談從一塊石頭中能看到什么,甚至包括一些對某種人格理想的寄托。

6、周汝昌:很喜歡吃紅燒肉

周汝昌:91歲。1918年出生,著名紅學家。

由于年事已高和視力太弱,周汝昌已不接受采訪,女兒周倫玲向健康時報記者聊起了父親的近況。

“父親已經91歲了,身體尚可,活動正常,只是睡覺比從前多了,睡得較晚起得也較晚。每日‘聽’報,工作。思維尤其活躍,目前還在‘寫’大論文。

周老的床上,有一塊玉石枕頭,多年來一直就枕著它,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冬天的時候最多在上面放塊枕巾。“父親說這樣能讓他腦子更清醒。”

“如果說父親有什么養(yǎng)生秘訣的話,惟一的就是腦子總在想、總在動。父親的生活樂趣就是工作。”周倫玲說。

養(yǎng)生之道

1、形神兼養(yǎng)

在養(yǎng)生過程中既要注重形體養(yǎng)護,更要重視精神心理方面的調攝,正所謂“形神兼養(yǎng)”、“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2、動靜結合

現(xiàn)代醫(yī)學主張“生命在于運動”,中醫(yī)也主張“動則生陽”“靜則生陰”,相互作用,才能實現(xiàn)“動中取靜”、“靜中有動”,實現(xiàn)“不妄作勞”。

3、神養(yǎng)

包括精神心理調養(yǎng)、情趣愛好調養(yǎng)和道德品質調養(yǎng)等方面。多涉及了中醫(y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內容。

4、行為養(yǎng)

養(yǎng)生圖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yǎng)。

5、氣養(yǎng)

主要為醫(y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yǎng)功”。多涉及了中醫(y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6、形養(yǎng)

主要包括形體鍛煉及健身活動。多融合了自然養(yǎng)生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7、食養(yǎng)

為中醫(yī)養(yǎng)生之術的主要內容之一,其應用范圍較廣,適應人群也較多。主要內容為養(yǎng)生食品的選配調制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jié)制等。內容包括了醫(yī)、藥、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

8、藥養(yǎng)

主要內容為養(yǎng)生藥劑的選配調制。其制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藥;其制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因此,中醫(yī)常有“藥膳”之說。

9、術養(yǎng)

是以上養(yǎng)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藥的養(yǎng)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療法進行養(yǎng)生。主要涉及醫(yī)藥文化。

10、順其自然

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強調在養(yǎng)生的過程中,既不可違背自然規(guī)律,同時也要重視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協(xié)調性。正如《內經》主張:“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總結:十個響亮的名字,十位值得尊重的長者,更是十位養(yǎng)生長壽的榜樣。今日小編將十位知名的華人壽星邵逸夫、錢學森、侯仁之、吳清源、貝聿銘、周汝昌、南懷瑾、馬萬祺、吳冠中、吳階平的生活點滴介紹給你,讓關心和景仰他們的你們了解他們是如何養(yǎng)生的。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