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傳統(tǒng)文化 > 正文

羌族飲食 羌族人日常的主要食品有啥

2016-06-05 15:52:40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糧食類:主要有玉米、小麥、豌豆、胡豆、紅苕、洋芋(馬鈴薯)和各類蕓豆、蕎麥、莜麥等。將成熟的各類糧食收獲、貯藏,可根據(jù)各自的食用習慣

糧食類:主要有玉米、小麥、豌豆、胡豆、紅苕、洋芋(馬鈴薯)和各類蕓豆、蕎麥、莜麥等。將成熟的各類糧食收獲、貯藏,可根據(jù)各自的食用習慣和愛好制作各類食品。玉米曬干磨成粉,可做干飯(和大米叫"金裹銀")、打攪團、做玉米糊,燒、烤、蒸饃,將嫩玉米磨漿做成玉米粑,可蒸、炒或蘸蜂蜜吃,獨具風味;將蕎麥磨成粉,做涼粉、面條、蔥花餅、春卷、餃子,其味道與眾不同。 飲食主要有蒸蒸飯、燒饃饃、刀片子饃饃、面皮子(面塊)、麥拉子(面湯)、洋芋糍粑等。特色食品為蒸蒸酒、血饃饃等。普遍吸食自產(chǎn)的蘭花煙。羌區(qū)盛產(chǎn)蘋果、花椒、核桃等經(jīng)濟作物,目前已遠銷海內外。

畜禽肉食類:北川羌民以飼養(yǎng)土豬、牦牛、黃牛、山羊、土雞、土鴨、兔等。尤其善作腌臘制品,在立冬至立春之間,將成熟的畜禽宰殺,及時去掉皮、毛,趁鮮用食鹽、花椒、海椒、茴香等各類香料涂抹腌制數(shù)日,再通過焚燒柏樹葉、毛香、檀香等物熏制;也有將整半邊豬膘腌制后懸掛于火爐旁慢慢熏干,統(tǒng)稱臘肉。這一時段制作的臘肉質量最佳,時隔幾年,其味不變。根據(jù)畜禽各部位分割加工的臘肉,可供不同檔次的宴席和日常生活食用需要。非以上季節(jié)制作的臘肉質量次之,叫腌肉。

殺豬后的新鮮瘦肉,洗凈后灌進小腸作香腸,一般在年節(jié)食用。無論男女老少,均喜飲用青稞、大麥自家釀制的咂酒,也稱青稞雜酒或釀制時將青稞或大麥煮熟后伴上酒曲,放入壇內,用草或衣物覆蓋7天后發(fā)酸而成。飲用時啟壇注入開水,插上細竹管,輪流吸吮,一般喝一半再添水,到味談為止。過去吸蘭花煙,現(xiàn)多吸香煙。在靠近藏族村寨或雜居的村寨,一般年老男女還吸鼻煙。

蔬菜類:主要有蘿卜、白菜、蠶豆、魔芋、芋子等100余個家種蔬菜。野生菜中有薇菜、青蕨、水蕨、香椿、山核桃花、九眼獨活苔、綠牙耳韭、黃芹菜、山藥、蕨根粉、刺蘢苞、百合等100多個品種,取食部分主要有根、莖、葉、花、果實。這些家種、野生蔬菜可根據(jù)其特點和食用習慣烹制出多種美味佳肴。

野生菌類:主要有蟲草、塊菌、松茸、羊肚菌、黃絲菌、雞縱菌、牛肝菌、猴頭菌、奶漿菌、靈芝菌、黑木耳、竹蓀菌、花菇、毛香菇、青杠菌、獐子菌、松蘑菇、玫瑰紅菌等。這些名貴蕈菌,被羌民廣泛用于較高檔次的中餐席桌或火鍋,其烹飪方法也多種多樣,難以盡舉。其中部分外貿(mào)出口或作為饋贈佳品。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