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風云人物 > 正文

慈禧吃飯150道菜不為好吃 只為體味權力榮耀

2017-02-27 13:04:09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先說說豬。數(shù)十頭豬被圈在一個院子里,總督想吃的時候,就叫人把豬圈進一個封閉的屋子里,而后廚師拿長竿子抽打豬背,打得豬群狂奔,只到最

先說說豬。數(shù)十頭豬被圈在一個院子里,總督想吃的時候,就叫人把豬圈進一個封閉的屋子里,而后廚師拿長竿子抽打豬背,打得豬群狂奔,只到最后全部累死。廚師再從累死的豬的背上各取一小細條肉,湊成一盤,給總督炒著吃或蒸著吃。按總督或發(fā)明者的說法是,豬背被抽打后,豬會全力護痛,“則全體精華,皆萃于背”。這個說法有否道理,還有待專家考證。

“吃活鵝”的表達不太準確,因為廚師是用碳烤鐵籠里的活鵝,鵝渴了就喝廚師為它備下的醋與醬油等調好的“飲料”。等鵝被烤死了,廚師就削下鵝掌給總督吃,說是“全身脂膏萃于兩掌,厚可數(shù)寸,余肉不堪食矣”。

吃駱駝的方法與以上兩種方法類似,也是只吃精選部位,“以沸湯澆其背,立死,菁華皆在一峰”。至于吃活猴子即取猴腦吃,太缺德、太殘忍,本書不予復述。

慈禧在吃的規(guī)模與精度上遠遠超過了以上兩人。身跨晚清與民初的易宗夔在《新世說》一書中簡單記錄了“慈禧之飲食衣飾”,涉及到吃的部分寫道:“慈禧太后垂簾以后,手握政權數(shù)十年,納賄數(shù)千萬,一切飲食服飾,奢侈絕倫。其用膳無定所,每飯約精饌一百五十品,列成長式,大碗小碟,相間排列。別有二幾,置果盤,皆糖、蓮子、瓜子、核桃等干鮮果品,為餐后掇食之用。米飯以玉田稻米為之,長及五寸,有胭脂、碧粳之名。每膳必備粥,乃至五十余種,稻梁菽麥,無所不有?!?/p>

這個吃法,與張俊的盛宴一比,效果立見。張俊不行,畢竟他只是請客時才那么大辦,慈禧是天天如此、頓頓如此。至于一百五十道菜的名稱是什么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她老人家超越了大清祖宗時代的一切奢華。黃均太再富,他只是一方面的富商,收入再高也超不過國家擁有者慈禧去。從這點上看,“富可敵國”這個成語沒有成立的可能性。不妨想一下比爾·蓋茨與美國的關系,他終身的財富也不及美國一年收入的百分之幾。這個道理在中國同樣適用,中國一個超級富商有一千億人民幣資產不得了啦,可能這是30年奮斗的結果,但是,中國一年的GDP可達到三十萬億,而且GDP的規(guī)模還在增長。

縮小一下比例,一千塊和三十萬怎么能比呢?!

相比于周密對張俊的記載,易宗夔對慈禧的記載可謂“近距離觀察”了,因此《新世說》要比《武林舊事》更鮮活一些。易先生生于慈禧政治后期,或為慈禧的兒子同治皇帝最后一年同治十三年,1874,或為慈禧的侄子兼外甥光緒皇帝元年1875。卒年不詳,但是他擔任過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時期的國務院法制局局長,是為1923年至1925年。在此之前,還當過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宣統(tǒng)時期的資政院議員。

簡單地說,易先生親歷了慈禧當政的巔峰時期。

按著易先生自己的說法,他這本書的寫作動機緣于他酷愛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這從書名上看得出來。其資料來源則是“廣交海內賢豪,習聞掌故”,因此可以“輒筆之于冊,以備遺忘”。之于作史的價值導向,是為“重事實而摒虛談,有臧否而無恩怨”。這三個說法基本可信,所以,《新世說》的史學價值不在《武林舊事》之下。

既然易先生所記可信亦有史學價值,那么我們就該分析一下,除了慈禧的豪吃有國家財政為后盾之外,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她能不計成本地堅持呢?現(xiàn)在來看,老太太的吃法并不重要,關鍵是她要個“看法”,看著這偌大的食品群體,體驗至高無上權力帶來的獨一無二的榮耀。那美妙的體驗遠遠超過有自戀癖的美女對著鏡子不離開的“境界”,遠遠超越了擁有龐大財富的成功人士極盡能事的自我吹噓。

老太太的“看法”也有美中之不足,那就是她沒吃過活猴兒。在這個背景之下,她偶爾弄些魚放生的行為還算有點兒人性。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