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野史秘聞 > 正文

圣人孔子身后的女人結(jié)局有多悲慘?

2016-11-30 07:25:25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dǎo)語:孔子作為一個圣人出現(xiàn)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無人不知,但同樣,孔子的一句名言:“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成了路人皆知的名言。然而這些故事

孔子作為一個圣人出現(xiàn)在中國歷史上,可謂無人不知,但同樣,孔子的一句名言:“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成了路人皆知的名言。然而這些故事和名言卻有一個悲慘和無情的實事。按現(xiàn)代人的思想來理解,那就是強加在女性身上的那些乖戾、刻薄、冷酷、怪異的一面。

孔子在中國封建社會被奉為圣人,孔子的弟子后學(xué)被稱為賢人,但從今天的觀點來看,孔門圣賢在人倫上并不完美。在閱讀先秦文獻時,我發(fā)現(xiàn)孔子、孔子的弟子曾參、孔子的孫子思都曾有休妻的經(jīng)歷。

孔子的原配夫人來自宋國,《孔子家語·本姓解》記載:“孔子年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币荒曛筘凉偈仙樱斦压扇怂王庺~表示祝賀,孔子對此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孔鯉成人后取字伯魚??鬃优c亓官氏的婚姻結(jié)局,在文獻中沒有正式記載,但我們可以在字里行間發(fā)現(xiàn)一些信息。

在《禮記·檀弓上》一文中,子思門人有“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之語,據(jù)孔穎達的解釋,“先君子”指的就是伯魚,而“出母”就是伯魚之母亓官氏。根據(jù)這一記載,這位亓官氏并未與孔子白頭偕老,她被孔子無情地休棄了。《論語·陽貨》中記載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不知是不是針對亓官氏而發(fā)。后來亓官氏病死,伯魚按照喪禮為生母服喪,孔子對此未加干涉。

《禮記·檀弓上》記載:“伯魚之母死,期(周年)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蜃釉唬骸?驚怪之聲),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根據(jù)喪禮,如果孝子被休棄的生母死了,應(yīng)為生母服喪一年。但是,如果父親已經(jīng)去世,孝子已為人父,那么就不必為休棄的生母服喪。亓官氏死后,孔子允許伯魚為出母亓官氏服喪一年。伯魚在服喪期滿后仍然為生母哭泣。孔子對此感到不滿,覺得伯魚做得太過分了,伯魚不敢違抗父命,只得停止哭母。亓官氏在后世被人們尊為圣母,孔廟中的寢殿即為供奉亓官氏的專祠。如果孔子重生,得知被他趕走的原配夫人亓官氏不僅又“回到”他的身邊,而且還被一再加封為誥命夫人,不知會作何感想?

孔子高足曾參休妻的理由更為離譜。據(jù)宋人汪晫編輯的《曾子·外篇三省》記載:“曾子后母遇之無恩,而(曾參)供養(yǎng)不衰。及其妻以蒸梨不熟,因出(休棄)之。人曰:‘非七出也。’曾子曰:‘蒸梨小物(小事)爾,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遂出之,終身不再娶?!痹谶@一段文字中,曾參對后母和妻子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后母對他刻薄寡恩,但由于后母在倫理上也是母親,因此曾參將后母作為盡孝的對象,盡心盡意地供養(yǎng)。但是,曾參對妻子的態(tài)度就完全不同了。他命妻子蒸梨,妻子沒有將梨子蒸熟,曾參一氣之下便將妻子無情地休棄,可見曾參性格中有乖戾、刻薄、冷酷、怪異的一面。

古人休妻有所謂“七出”之條。沒有把梨子蒸熟,這只是日常生活中可以忽略不計的小事,并不在“七出”之列,曾參對妻子如果稍微寬容一點,是絕不會采取休妻這一絕情舉動的。他對妻子的嚴苛引起別人的批評,曾參的回答是:蒸梨不熟,確實是一件小事,我讓她蒸熟,而她不按照我的命令去做,小事尚且如此,何況是大事呢?其實,這是完全站不住腳的。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一個人都是在不斷糾錯的過程中逐步成長起來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哪一個人不出差錯?如果出了一點小差錯,就預(yù)言此人必犯大錯,這豈不是太荒謬了?按照曾參犯小錯必犯大錯的邏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必然會犯大錯,都在可以斷交之列。曾參在中國文化史上是著名的大孝子,他對父母可以無微不至地盡孝,為何不能對妻子寬容一點呢?

子思是孔子的孫子,名伋,有些古籍寫作“急”。子思學(xué)于曾參,他對妻子的態(tài)度比孔子、曾參還要絕情?!抖Y記·檀弓上》記載:“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為被休棄的母親服喪)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喪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無所失道,道隆則從而隆,道污則從而污,急則安能?為急也妻者,是為白也母,不為急也妻者,是不為白也母?!士资现粏食瞿?,自子思始也。”子上是子思之子,孔子的曾孫,名叫孔白。子上的生母被父親子思休棄。其生母死后,子思卻不許子上為之服喪。子思此舉顯然不符合喪禮,因此弟子問子思:“從前您的祖父允許為休棄之后的生母服喪嗎?”子思回答說:“是的。”弟子又問道:“您不讓孔白為生母服喪,這又是為什么呢?”子思辯解說:“從前我的祖父沒有什么禮儀失誤,禮儀該隆重的就隆重,禮儀該從簡的就從簡,我怎么能做到這樣呢?我的妻子是孔白的母親,不做我妻子的人,就不是孔白的母親了。”子思按照自己的標(biāo)準來認定兒子的母親,但他卻沒有想過,孔白與其生母的母子血緣關(guān)系,并不因為他的休妻行為而消失,孔白的生母可以不再是他的妻子,但她永遠是孔白的母親。

子思不準兒子孔白為生母服喪,他為自己找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自己的道德境界比不上祖父孔子,因此,可以不像祖父那樣允許兒子為生母服喪。其實,子思不讓兒子為生母服喪的真正原因,是他對這位被自己休棄的前妻刻骨銘心的怨恨和厭惡。他出于厭惡而休妻,甚至在前妻死后仍不能化解心中的怨恨,以致他蔑視傳統(tǒng)喪禮的規(guī)定,斷然不準兒子孔白為生母服喪??梢?,在對待妻子的態(tài)度上,子思的心胸是多么狹隘。子思此舉竟然為孔門立了一個規(guī)矩,此后,孔氏子孫就不再為被休棄的母親服喪了。

孔子、曾參、子思之所以對妻子薄情,是由于當(dāng)時的社會賦予了男子太多的權(quán)利,而女子的社會地位特別低下。甲骨文中的“女”字,就是一個雙手交叉、兩腿彎曲、跪在地上的女子形象。女子向誰而跪呢?她跪的對象應(yīng)該是決定自己命運的男性。當(dāng)時社會對女子的要求是柔順、服從?!秲x禮·喪服》說:“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故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奔热徽煞蚴瞧拮拥摹疤臁?,妻子對丈夫要絕對地服從,那么丈夫?qū)ζ拮赢?dāng)然是無所不用其極了。所以,盡管孔子、曾參、子思對妻子異??瘫?,但這是當(dāng)時社會的倫理道德賦予他們的權(quán)利。時至今日,社會倫理道德已發(fā)生巨變。從今天看來,孔子師徒對待妻子的態(tài)度顯然是缺少人情味的。

轉(zhuǎn)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