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人群 > 嬰幼兒 > 正文

扔掉學步車 讓寶寶多接觸大自然

2019-06-17 08:43:07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很多家長喜歡把寶寶放入學步車內,覺得這樣能讓寶寶快些學走路,而且既省勁又可以防止寶寶摔倒。但實際上,長期或過早依賴學步車對寶寶的成

很多家長喜歡把寶寶放入學步車內,覺得這樣能讓寶寶快些學走路,而且既省勁又可以防止寶寶摔倒。但實際上,長期或過早依賴學步車對寶寶的成長可能產生不利后果。下面跟隨360常識網了解一下吧!

扔掉學步車 讓寶寶多接觸大自然

關于學步車某些家長這樣說

好處:可以幫助父母解放雙手。特別是沒有人幫忙帶寶寶的寶媽,在寶寶學步期簡直如獲至寶,不用擔心寶寶跌倒磕傷,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幫助寶寶找到自己走路的感覺。但一定要寶寶的學步期使用,不能過早使用,一般建議寶寶能獨自站立的時候,用學步車幫助過渡一下,幫助寶寶有信心,不害怕去邁開腳。

壞處:過于依賴學步車,容易造成寶寶走路過快,過急的情況。在不平的地方還會容易翻車,磕傷寶寶。當寶寶骨骼還沒有完全發(fā)育到能支撐身體的全部重量,就過早使用學步車讓寶寶站立或走路,寶寶的腳跟基本不用力,過多使用會讓寶寶習慣性地形成前腳掌著地的走路姿勢,出現O形腿、X型腿等畸形。

扔掉學步車 讓寶寶多接觸大自然

使用學步車對寶寶的危害

嬰兒在未經歷過爬行直接由坐放進學步車時,由于其頸部肌肉較弱,頭部重量較大,約占體重的18%,學步車移動時,頭部來回搖擺,極易給嬰兒頸椎造成傷害。

當嬰兒在學步車內活動時,由于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大腦支配手去拿或者拽沒見過的東西,當所拿或拽的東西重量超過學步車重量時,學步車極易翻倒,給嬰兒造成傷害。

如果學步車質量不好,一些小零件容易脫落,嬰兒的好奇心驅使著其將小零件放入嘴中吞咽,極易造成嬰兒窒息,帶來不可挽救的傷害。因為嬰兒會啃咬學步車桌面,如果質量不好也對嬰兒不利。另外,學步車上外露的突出物(特別是尖的)會對嬰兒造成刺傷。

學步車將嬰兒固定在其內,使他們失去了爬行運動鍛煉的好機會,再加上其他不良因素很容易使之患感統(tǒng)失調,表現為好動、任性、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不易與人溝通等。

寶寶學步,大腿、臀部和小腿肌肉都很重要,而使用學步車時就可以發(fā)現,蹬腿的時候,主要是強化了小腿的肌肉,對大腿以及臀部肌肉則影響不大,所以學步車實際上導致家長無法正確判斷寶寶的下肢肌肉是否足以站立行走,干預和打斷寶寶鍛煉自己的下肢肌肉。

扔掉學步車 讓寶寶多接觸大自然

扔掉學步車,讓寶寶自然的學走

一般寶寶在10~12個月是練習站立和行走的關鍵期。走路是所有大運動發(fā)展中最有挑戰(zhàn)的,之前的抬頭、翻身、坐、爬都是在為這個做準備。寶寶的站立、行走,應該和寶寶本身的肌肉能力相協調。那么如何一步步訓練寶寶走呢?

1、 當寶寶會爬以后,就要給寶寶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爬行環(huán)境,鋪上干凈的地墊,并用圍欄適當限制一下寶寶的活動范圍,讓寶寶在其中想坐就坐、想爬就爬、想站就站,即使站不穩(wěn),也不用擔心摔傷頭部。

2、當寶寶爬到一定程度后,就開始挑戰(zhàn)自已,逐漸扶著沙發(fā)或是床沿站起來了,這對他腿部的肌肉是良好的鍛煉。

3、家長可以準備一個推式助步車,可以讓寶寶慢慢扶著走,有利于練習腿部力量。不過要先清理出足夠大的場地,同時要有人在旁邊看護。

4、使用學步帶。到外面玩時,家長可使用那種束在寶寶胸部及腋下的學步帶,家長通過兩條帶子來防止寶寶摔倒。不過需要注意帶子不能束的太緊,不要過于用力拉扯或過于控制孩子走路的方向、速度,要把主動權交給寶寶。

扔掉學步車 讓寶寶多接觸大自然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園地,兒童心理學發(fā)現,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是成熟和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兒童的學習過程中,他們不僅僅是被動的受體,面且是積極主動的有機體。把兒意放置于一個他完全陌生的新環(huán)境中時,即使沒有成年人的指導或對環(huán)境的安排,兒童也會自己去尋找刺激,積軍自己的經驗。這也說明,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占主導地位。

要讓孩子多到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去開闊眼界,明媚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千變萬化的自然景觀、包羅萬象的科學知識是大自然為孩子們健康成長而送給孩子們的最好的營養(yǎng)品。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不僅可以健壯孩子的身體,而且可以擴展孩子的眼界,讓孩子學到無窮無盡的知識。

把孩了帶到大自然豐富的環(huán)境里去,天然環(huán)境里豐富多彩、千姿百態(tài)的形、聲、色等自然景觀將為孩子的教育提供真實的、鮮明的、活生生的豐富物質條件:廣閱的自然環(huán)境中充滿無盡的科學知識,孩子在對自然臾秘的廣泛接觸和不斷觀察與探索中,獲得直接的、具體的經臉體會,激發(fā)起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他們自主學習、探索、思考的積極性,在他們的心里及早播下科學的種子。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