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容 > 減肥瘦身 > 正文

減肥要慢慢來 細數(shù)減肥中的騙局

2017-07-28 10:49:14  來源:360常識網(wǎng)   熱度:
導語:一個人的胖瘦主要由3個因素決定:遺傳、飲食和運動,此外還有情緒、環(huán)境和睡眠等,但都沒有前三個那么重要。特別是遺傳因素,除了在對家庭

一個人的胖瘦主要由3個因素決定:遺傳、飲食和運動,此外還有情緒、環(huán)境和睡眠等,但都沒有前三個那么重要。特別是遺傳因素,除了在對家庭成員之間,雙胞胎,養(yǎng)子/女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了肥胖遺傳的證據(jù),還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不少與肥胖者關聯(lián)密切的基因。

看看你的父母,以及你家族中的大多數(shù)人,20年之后,你的體型也很可能會是那樣。正是因為有遺傳因素這個“老大”坐鎮(zhèn),你身邊總有一些人的食量明明是你的兩倍,卻怎么也吃不胖。

雖然胖瘦來自遺傳這個結論有點無奈,但胖并不一定代表不健康("肥胖者:體重維穩(wěn)更健康"),何況胖也不是全無優(yōu)勢,比如不用擔心胃、腎臟、子宮等臟器下垂;從同樣的高度落下或遭受同樣大小的打擊,身上的脂肪能提供更多的緩沖,將比瘦人受到更小的損傷;還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導致食欲增加的“胃生長素”[注]可能增強大腦的學習和記憶功能(暫時只在大鼠身上有這個發(fā)現(xiàn);而更極端的情況是,假如胖人和瘦人同時在原始森林或沙漠迷路,胖人無疑是更有希望活著走出來的那個(只要沒有被那個瘦人同胞吃掉),這時,他一定會對自己攜帶有“節(jié)儉基因”的祖先感激涕零。

節(jié)食,欲速而不達

患有厭食癥的法國模特伊莎貝爾卡羅,于2010年11月17日去世,時年28歲。她生前曾拍攝了一組以反對厭食癥為主題的宣傳廣告。

事實早已證明,快速節(jié)食是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的,只要一恢復以前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很快就會反彈。就像天壇醫(yī)院原心內科主任、現(xiàn)衛(wèi)生部特聘健康教育專家劉玄重教授的一個比喻,因短期節(jié)食離開你的脂肪,就像出去旅游度假一樣,總是要回來的。

但更嚴重的是,減肥節(jié)食還會引起厭食癥,甚至導致死亡。如果說減肥的初衷是為了美和健康,假如患上了厭食癥,這兩個目的則一個也達不到。

神經(jīng)性厭食癥(Anorexia Nervosa, AN)是一種以病人自己造成和/或維持的,以故意減輕體重為特征的進食障礙。

厭食者對自己的身體形象產(chǎn)生扭曲的認識,明明已經(jīng)很瘦,卻還擔心發(fā)胖;他們自愿禁食、還會催吐、服用瀉藥、利尿劑等、并過度運動以減輕體重。病人一般是青少年女性,體重常常低于正常值至少15%,有厭食癥的女性很多會發(fā)生閉經(jīng),如果是青春前期,還可能導致生長發(fā)育遲緩或停滯。

厭食癥導致的后果和其他形式的饑餓一樣,會使人喪失肌肉組織,降低基礎代謝率,還會使心肌組織變得虛弱纖細、引起心率失常、心室縮小,很多厭食癥患者正是死于心臟疾病。

此外,長期饑餓還會導致腦細胞的明顯減少(所以腦力工作者節(jié)食尤需謹慎)、貧血、免疫功能下降,而消化功能可能趨于停滯、胃排空減緩、腸道表面積縮小,甚至連維生素也無法吸收。

雖然以瘦為美的社會壓力是引起神經(jīng)性進食障礙的主要原因,但大多數(shù)專家還是同意厭食癥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社會文化因素,還有心理因素、與大腦中神經(jīng)遞質的改變也有一定關系。

減肥,慢才是王道

即使你就是不幸被“選中”,注定要成為胖子,也不是沒有戰(zhàn)勝“胖命運”的辦法。

Chanel的首席設計師卡爾-拉格費爾德(Karl Lagerfeld), 64 歲時決定減肥,在營養(yǎng)師的指導下,用13個月成功減掉42公斤,如愿以償?shù)卮┥狭怂?ldquo;某天早上,一覺醒來突然想穿上的” Hedi Slimane服裝。既沒有挨餓,也沒有做什么額外運動。后來他發(fā)表文章講述了他的減肥心得,還與他的指導醫(yī)生一起推出了一本《卡爾-拉格費爾德減肥食譜》(The Karl Lagerfeld Diet)。

就像這篇文章非常著名的一句話寫到的,“如果胖上個十幾公斤或是穿不穿時髦的衣服,對你來說都無關緊要,那我這篇文章就不是為你寫的” ,確實,正確的態(tài)度很重要,假如你有足夠的信念和耐心,不必像芙蓉姐姐那樣“痛下決心”,(請看:"向芙蓉姐姐學習自我打擊減肥法") 也可以成功減肥。劉玄重教授介紹,不必過度節(jié)食,合理膳食,別餓著,即使每年只減掉2.5-5千克,也是比較理想的。

高海拔減肥法,旅游也可以減肥!

當你站在海拔2600米的山頂上俯瞰壯美的風景,你可曾想到你的脂肪也在飛翔。

2011年4月發(fā)表在美國《肥胖》雜志上的一篇文章稱,高海拔有助于減肥。這是慕尼黑的路德維希馬克西米利安大學做的一項研究。他們把一批久坐不動的胖人拉到高海拔地區(qū),讓他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并禁止做任何運動,一周下來,他們平均瘦了3磅(約1.36千克)左右,更妙的是“下來”的一個月之后,還能繼續(xù)瘦上2磅(約0.9千克)。

由于高原反應會帶來頭痛、惡心、食欲下降等情況,會影響實驗結果,研究人員選擇了不那么高的海拔:8700英尺(約為2652米,相當于我國云南川東、四川甘孜、秦嶺的部分地區(qū))。結果發(fā)現(xiàn),這些人都比平時吃得少了。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人們體內的瘦素(leptin),一種使人產(chǎn)生飽腹感的激素,在高海拔地區(qū)增加了;而胃生長素(grehlin),一種能使人感到饑餓的激素,水平并沒有變。他們還發(fā)現(xiàn),這些人的新陳代謝率也提高了,這意味著能比在平時消耗更多能量。

怎么,是不是很誘人?不過遺憾的是,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這些人的胃口在6個月以后都無一例外地恢復了,體重隨之也會“還原”,想用高海拔減肥,只能不斷“上去”,下來;再“上去”,下來。果然還是應驗了那個比喻“出去旅游,總是要回來的。”

生活中的減肥騙局

一些時尚雜志正努力鼓吹局部減肥改變體型,讓胖妞兒變身時尚女郎。但科學數(shù)據(jù)卻并不支持他們的良苦用心。但關于減肥和肥胖,你應該知道三件事兒:

你減或不減,體型就在那里,不離、不棄

脂肪熱愛女人的大腿、屁股和男人的腰部,所以肥胖的女性像一只梨子,而肥胖的男性更像一顆蘋果。局部減脂幾乎是天方夜譚,利用X光來解析減肥前后身體的構造后發(fā)現(xiàn)局部減肥根本行不通。

波士頓大學醫(yī)學院肥胖與營養(yǎng)研究中心教授蘇珊•弗里德(SUSAN FRIED)表示:“減肥是全身脂肪成比例的縮減。”坦普爾大學(Temple University)肥胖研究與教育中心主任加里•福斯特(Gary Foster)也說:“人們總幻想局部減肥,其實是不可能的。脂肪只能全身成比例的縮減,身材也是在原形的基礎上變瘦。”同時福斯特還指出,對大多數(shù)來說,是基因或者說是激素水平?jīng)Q定了你的身材。所以,減肥者得明白,體重是可以減輕的,體型是不可改變的。

“梨子”很高調,“蘋果”更危險

通常來說,女性趨向于梨型身材,男性趨向于蘋果型。瘋狂減肥的通常是“女梨子”,但臀部的皮下脂肪只是看似高調,腹部脂肪才是真正危險的存在。

這些堆積在腹部的脂肪就是臭名昭著的內臟脂,它們包裹著腹部器官,打亂身體正常的代謝機制,危險指數(shù)非常高!

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市健康減肥中心外科及醫(yī)務科主任羅賓•黑石(Robin Blackstone)博士指出,脂肪是人體基本的供能物質,脂肪分解產(chǎn)生的游離脂肪酸進入肝臟,并在此分解產(chǎn)生能量供給人體。

但如果你的脂肪過多,那過多的脂肪酸超出肝臟的處理能力,就會在肝臟中堆積起來,引發(fā)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島素抵抗以及糖尿病等。同時,脂肪細胞分泌的一些激素可誘發(fā)心臟病、中風、關節(jié)肌肉疼痛等。

只增不減的脂肪細胞

通常來說,人類有10億到30億個脂肪細胞,但肥胖者的脂肪細胞則可以多達100億個!不要以為這龐大的脂肪細胞家族會因為減肥而“人口”驟減至正常。

研究脂肪儲存的弗里德博士說,脂肪細胞很特別,我們吃下去的脂肪會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細胞中,以方便身體隨時調用。

如果我們總是暴飲暴食,不僅會讓脂肪細胞體積膨脹,還會導致脂肪細胞的數(shù)量的增加(編者按:原文為If anyone of us overeats long and hard enough, we can increase the number of fat cells in our body。但實際上,脂肪細胞數(shù)量只會在兒童期及青春期增長,成年后,脂肪細胞數(shù)量基本恒定。)。但減肥時,脂肪細胞只會在體積上縮點水,數(shù)量卻是不會減少的,而且這些縮水的脂肪依然保有擴張的能力。

減肥不能減脂肪細胞數(shù)量,吸脂手術還是能移除一部分脂肪細胞的。不過整形外科醫(yī)師托尼·楊(Tony Youn)指出,對于肥胖者,吸脂術雖然能減少一部分脂肪細胞,但并不表示剩下脂肪細胞不會“吃”得更胖。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wǎng),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