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史 > 文史百科 > 正文

名醫(yī)李時珍為完成本草綱目花了多少年?

2017-04-14 09:30:36  來源:360常識網   熱度:
導語:李時珍的父親和爺爺是當地的名醫(yī),李時珍便從小對醫(yī)術有深厚的興趣,但是由于當時醫(yī)生是個很低賤的職業(yè),不被他人尊重,李時珍的父親便希望

李時珍的父親和爺爺是當地的名醫(yī),李時珍便從小對醫(yī)術有深厚的興趣,但是由于當時醫(yī)生是個很低賤的職業(yè),不被他人尊重,李時珍的父親便希望李時珍能夠考中科舉當個小官也好,能夠光耀門楣,不被他人看不起。

雖然李時珍按照其父的要求在學習四書五經等,但是他卻對做官沒有興趣,一直在偷學醫(yī)術,最后李時珍向其父表明自己的心意得到了認同,便光明正大的開始學醫(yī),當年的李時珍正好二十歲。

李時珍在他父親的指導下閱讀了大量書籍,增長了更多實踐經驗,大大提升了他的醫(yī)學水平,李時珍也正因為這樣才發(fā)現眾多關于本草記載書籍的缺陷和錯誤,開始想要重修本草書籍。

李時珍的醫(yī)術越來越高明,因此得到百姓的支持和認同,一次李時珍治療好了楚王府世子的疾病,僅用三服藥便讓他人都束手無策的疾病治愈,得到楚王的欣賞。因此名聲大震,后推薦進宮。

李時珍在宮中雖然只呆了一年,但是其醫(yī)術還是得到皇帝的肯定的,有一次皇帝為了考驗其醫(yī)術讓他僅用一根線給皇后看病,但是卻不是將線的另一端綁在皇后的手上,第一次是綁在非生命的物體,第二次是皇上的脈搏上,均被李時珍發(fā)現不對。李時珍因此得到皇上的贊嘆,稱其醫(yī)術了得。

李時珍活了多少歲

李時珍于公元1518年出生在醫(yī)學世家,早年被父親教導讀書考科舉,但是一直無心名利,一直希望成為像父親李言聞一樣是個懸壺濟世之人,幫助蒼生才是他的追求所在,后來得到父親的支持開始學醫(yī)的道路。

此后李時珍便一直跟隨父親學醫(yī),不僅閱讀大量醫(yī)書,還很注重實踐與知識的結合,在他父親的幫助下,李時珍的醫(yī)術進步很大,李時珍也因此發(fā)現關于本草的書籍中有很多缺失和漏洞,開始立下編寫完整的本草書籍。

公元1551年,李時珍因為醫(yī)術高明,被楚王招聘,李時珍想著去能夠幫助自己重修本草,便進了王府,在王府任職期間醫(yī)治好了不少雜癥,包括世子。加上這段時間朝廷廣納醫(yī)術高明之人,于是李時珍便被推薦進宮。

李時珍在宮中為太醫(yī)僅任了一年便辭官回鄉(xiāng)了,因為在宮中并未得到重用,意見也被駁回,為同仁譏笑,加上李時珍對名利沒有追求。雖然如此,李時珍在宮中還是大開眼見,閱讀到許多珍藏的醫(yī)書,和見到了許多罕見藥材,為他日后編修本草很有幫助。

公元1552年,李時珍便開始了他為期二十七年的考察時間,四處游歷,不畏艱險穿梭于深山老林中,考察書中記載是否真實,親嘗百草辨區(qū)別,為人謙遜,所問之人均是他老師,虛心求教。

公元1578年,李時珍六十一歲的時候終于完成了這驚世巨作,為世界做出了這巨大貢獻。

公元1593年,七十五歲的李時珍逝世,一輩子與醫(yī)學打交道,為百姓考慮,給世界帶來貢獻的李時珍與世長辭。但是他的精神和貢獻一直被后世流傳,名聲永垂青史。

李時珍的貢獻

李時珍是明朝的名醫(yī),從小便對醫(yī)學事業(yè)有興趣,志在懸壺濟世,救百姓于病痛中。李時珍因受其父影響,多閱讀醫(yī)學書籍,注重實踐和知識的結合。

李時珍終其一生在醫(yī)學研究上,為了修改明朝以前的關于本草記載的錯誤,和為了完整本草的加載,李時珍開始了數十載的實地調查。李時珍出門都是背著背簍穿著草鞋,帶上紙筆,和自己的兒子、學生便開始長途跋涉的旅途。

因此李時珍不僅發(fā)現了許多以前未被發(fā)現的藥草,還又搞清楚了許多藥物的疑難之處,例如曼陀羅花的毒性試驗,不僅了解了曼陀羅花的性能,還研制出解藥等等。

李時珍還對動物學有一定的調查和研究,例如穿山甲的生活習性,還有白花蛇的研究,不僅補充了本草的記載,還研制出白花蛇的藥性治療。

不僅如此,李時珍還對礦物藥有一定的涉獵,到訪多個礦場,發(fā)現鉛是有毒的,不是之前的本草書籍中記載的是無毒物質,還有“水銀”并不是成仙之藥,服用并不可以長生不老,而是常年累積會致癌,有毒物質,打破封建說法。

李時珍行遍數地,有萬里之行,翻山越嶺,終于完成《本草綱目》,深受后世人敬重,這本本草書籍是我們中國明朝之前藥物學的總結,深受世界重視,不僅在醫(yī)學界造成影響,也為其他學科如生物、化學做出貢獻,達爾文還稱這本書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本草綱目》還被翻譯成多國語言流傳至世界,而李時珍其他的醫(yī)學之作如《頻湖脈學》對中醫(yī)的臨床實踐有重大指導意義,可謂是中醫(yī)典型之作,在中醫(yī)學中擁有深遠影響。

轉載申明:360常識網,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 1